創業板并非紡織服企的“雞肋”
行業“探路者”
對紡織服裝企業來說,創業板并不遙遠。在首批28家上市公司中就有一家紡織服裝企業——北京探路者戶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探路者”)。正如它的品牌名稱所帶來的感官印象,“探路者”為中國紡織服裝企業探明了創業板道路。從上報申請到掛牌交易,僅僅用了3個月時間,足以說明時下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之大。
9月14日,探路者招股書順利預披露,名列為中國創業板上市第一梯隊。9月18日,探路者董事長盛發強在發審會上從容面對發審員的提問,“對于公司的發展、優勢、前景,我都非常熟悉和了解,探路者團隊非常清楚我們該做什么,為什么做,該如何尋求發展突破”。探路者順利過會。9月20日,探路者發行團隊全心投入到發行準備工作中,當晚24點,公司獲取發行批文,探路者IPO上市正式進入倒計時階段。9月24日,探路者定價浮出水面——19.8元/股。當日上午,探路者參與了路演推介的最后一個環節,網上路演。
9月30日公司成功完成1700萬新股發行,募集資金3億3360萬元。10月30日,探路者股票正式在深交所掛牌交易。上市第一天開盤價就達到42元,當天最高價格達到66.59元,報收于50.07元,全天漲幅高達152.9%,在首批上市的28家創業板中漲幅排名第三。截至發稿時,該股仍然一路走高。
引入資本成命脈
現在出現在很多紡織服裝企業面前的一個選擇是:如何借助資本市場躍上一個新臺階。國內資本市場的火爆也使得“上市”這個目標愈發迫切。
今年利郎男裝、探路者等企業成功上市,以及雅戈爾、波司登、報喜鳥等100多家紡織服裝上市公司的示范效應說明了上市對企業發展有著巨大的作用。
顯然,資本市場能為企業快速擴張帶來資金。目前引入資本已成為全行業的潮流,當競爭對手競相使用資本利器的時候,拒絕接觸資本市場恐怕困難重重。行業曾流傳一個故事,某著名風險資本主動尋求與一家企業合作,但這家企業并不買賬,苦口婆心而沒有達到任何效果的風險資本行將離去前告訴這家企業,我們要拿出20億去投你的競爭對手,支持它迅速做大,這家企業很快同意合作。
資本對服裝企業熱情的原因顯而易見。盡管隨著人民幣匯率的提升、人力成本的激增,中國服裝出口遇到較大困難,可中國的內需市場正在迅速擴大。
紡織服裝是風險非常高的行業,特別是服裝行業,企業如果不成為一個上市公司,也就很難成為一個真正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公司。
而且紡織服裝發達地區也為鼓勵企業上市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以深圳為例,為了支持企業上市,深圳市、區級政府均有相應資金扶持政策,凡在深交所成功上市的企業可獲200萬元資助,在海外及上交所上市者可獲100萬元資助。此外,輔導期企業可獲資助80萬元,改制企業可獲資助30萬元。無論是在中小板還是在創業板上市,每家企業均可獲總計310萬元的資金扶持。南山區政府對每家上市企業資助350萬元,龍崗、寶安、福田區政府決定對上市企業每家資助150萬元。市、區兩級政府的扶持資金相加,深圳市企業基本可實現上市零成本。
如何跳上創業板
上市融資,是很多想做大做強的紡織服裝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一個迫切愿望。要跳上創業板,就必須符合創業板上市的條件。
目前,最基本的條件:發行人是依法設立且持續經營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按原賬面凈資產值折股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的,持續經營時間可以從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計算;最近兩年連續贏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于1000萬元,且持續增長;或者最近一年贏利,且凈利潤不少于500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于5000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于30%。凈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者為計算依據;最近一期期末凈資產不少于2000萬元,且不存在未彌補虧損;發行后股本總額不少于3000萬元。
創業板以科技創新為主,但是,我國不少紡織服裝企業最缺乏的就是創新,大部分企業還停留在貼牌加工、山寨、抄襲的階段。中國中小服裝企業目前最缺乏的是原創技術,不設法補上這一課,永遠無法上市。
但是,從整體上看,我國紡織服裝企業最不缺乏的也是創新,無論是紡織新產品的日新月異、科技發明的碩果累累,還是服裝設計、渠道建設的蓬勃發展,都在表明紡織服裝業的創新在大踏步前進。
隨著創業板造富神話擴大,只要有想法、有技術,紡織服裝企業通過上市短期就會創造出更多億萬富豪,同時也為中國紡織服裝業的競爭帶來新的格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