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兌美升值升值 害慘中國低成本出口商
隨著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正在削弱。人民幣升值和工資上漲開始促使制造商在亞洲尋找更便宜的生產基地。
據中國上周五發布的海關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出口同比僅增長4.3%,較11月份12.7%的同比增幅大幅下滑。即便將去年早些時候出口飆升可能存在的失真情況計算在內,出口也尚未如中國曾希望的那樣出現回升。中國曾希望,隨著全球經濟好轉,出口將回升。很多經濟學家將當時的出口飆升歸因于被誤報為貿易的熱錢流入。
美國長期以來一直稱,人民幣被人為地低估,目的在于推動中國出口。美國認為人民幣目前仍被低估。中國說,人民幣目前接近均衡水平;經濟學家們在這個問題上存在分歧。
不管怎樣,不斷走強的人民幣都正在損害中國的出口商,特別是低成本制成品的生產商。
隨著低端制造商放棄中國、選擇更便宜的地方,中國的數據顯示,2013年前11個月,中國電子計算器出口下滑15%,雨傘出口下滑12%,打火機出口下滑21%。
北京希望中國出口商向價值鏈的上游轉移,以便生產更多高科技產品。北京認為,這一轉變——以及試圖減少對信貸推動的重工業的依賴,更多依靠國內消費——對經濟的長期成功至關重要。
中國海關總署最近在一項調查中發現,人民幣大幅升值使三分之二的出口商成本大幅上升。
海關總署發言人鄭躍聲說,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只能建議出口商積極升級產品,生產附加值更高的出口產品。
但中國國家規劃人員必須在保持經濟增長、確保失業率不會上升的同時監督這一轉變過程的實現。中國的經濟增速從近年來的兩位數下滑至約7.6%。
很多出口商抱怨說,它們受到工資和其他成本近年來不斷上漲的嚴重挑戰。人民幣升值是令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人民幣升值會造成中國產品在海外變得更貴,企業以本幣計算的利潤減少。
一家為制衣廠供貨的中國皮革供應商的總經理赫茨勒(Uwe Hutzler)說,不斷上漲的工資和人民幣升值對我們來說是個大問題。我們必須用人民幣支付費用和工資,但發貨單上的計價單位卻是用美元。
人民幣升值令中國出口前景面臨挑戰
中國官員指出,人民幣走強也意味著進口商品變得更便宜。這可能幫助中國實現促進國內消費的目標,因為進口消費品更能買得起了。
海關總署發言人鄭躍聲說,人民幣升值無疑將提高出口價格,損害我們的出口競爭力。但……人民幣升值也會幫助降低我們的進口成本。
中國目前仍是電子產品和機械等制成品的主要出口國。盡管面臨成本壓力,中國在全球貿易中仍占超過10%的份額。周五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進出口總額超過4萬億美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
外國公司說,由于中國龐大的生產規模和一體化的供應網絡,它們需要在中國投資。
中國公司寶時得集團(Positec Group)認為越南是一個可能的設廠之地,但斷定在越南設廠目前還不可行。該公司生產Rockwell 和威克士(Worx)牌電動工具。寶時得集團美國公司首席執行長鄧肯(Tom Duncan)說,問題在于原材料供應商,它們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只可能在越南設立低端業務。
該公司一直試圖通過減少工資支出削減成本。鄧肯說,過去一年我們在自動化方面的投資比之前15年的總和還要多。
盡管如此,其他很多公司開始找到更便宜的生產基地。最新可獲得的數據顯示,2013年前11個月中國制造業吸引的海外投資同比下滑5.7%,至647億美元,2012年下滑了7.1%。相比之下,隨著制造商爭相利用越南更低的成本,越南的外商直接投資去年飆升了逾80%。
據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研究人員福達(Karim Foda)計算的結果,2010年6月至2013年11月期間,人民幣兌美元實際升值幅度(即考慮到通脹因素)為18.5%,而人民幣兌一些亞洲貨幣(特別是去年大幅下跌的印尼盾和印度盧比)的漲幅則更大。
澳新銀行(ANZ Bank)上周五在一份客戶報告中說,2013年,人民幣的升值損害了中國的出口競爭力。
據中國公司環球資源(Global Sources)的調查,有逾500家受訪中資公司說,人民幣升值是2014年它們面臨的最緊迫挑戰。一年前,匯率問題還只是在調查榜單中位列第四,排在成本上升、價格競爭、歐美訂單放緩之后。環球資源為出口商運營一個在線市場。
為應對不斷上升的成本,中國南部沿海地區的很多制造商開始將生產轉移到更便宜的內陸工廠或柬埔寨、孟加拉國和越南等其他國家。亞洲鞋業協會(Asian Footwear Industry Association)秘書長李鵬說,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廣東省的制鞋企業已將約三分之一的生產轉移到了中國內陸地區,另有三分之一轉移到了東南亞。
他說,很多位于沿海地區的制鞋企業幾乎無法盈利,它們一直在艱難求生。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駐香港經濟學家Chetan Ahya說,制造商現在根據匯率波動將訂單從中國大量轉移出去還為時尚早,但2014年可能成為一個更重要的因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