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的良性發展重在防范操作風險
近日,支付寶公司宣布,截至2013年底,支付寶實名用戶已近3億,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公司。與此同時,金融機構在移動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上也銜枚疾走。2013年底,人民銀行推動的移動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務平臺已建成并通過驗收評審。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李愛君告訴記者,便利性是移動支付的最大競爭優勢,此外支付方式也更加靈活,不僅效率高,而且成本低,更加符合年輕群體的消費和支付習慣。
統計顯示,過去一年支付寶手機支付用戶完成27.8億筆支付業務,金額超過9000億元。而商業銀行推出的手機銀行、金融IC卡,也因其便捷性和更加豐富的功能,而得到了迅速推廣。比如,帶有芯片的金融IC卡不僅可以實現結算、消費等金融功能,在社會管理上也可作為輔助工具。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從第三方支付公司在移動支付的頻頻試水可以看出,移動支付與社交網絡、電子商務結合起來,可以把第三方支付的功能和優勢充分發掘出來。春節期間,微信“紅包”的走紅,可謂是騰訊推廣微信支付的大練兵,其推出的理財通也有著廣泛的潛在客戶,余額寶則為網絡購物的沉淀資金,尋找到了新的理財通道。
風生水起的移動支付無疑有著廣闊的前景,但業界也清醒地意識到,支付安全以及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將是這一行業穩健發展的必要保障。在使用支付寶、微信支付的同時,不少用戶有這樣的疑問,第三方支付一般都要求綁定銀行卡,當發生支付業務或者消費時,移動支付就不再通過銀行卡的密碼或者網上銀行的動態密碼等,而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密碼發出指令,款項被直接劃走,如果第三方支付企業出現道德風險,那么產生的損失補償存在權責不清的問題。
而根據一些互聯網安全中心發布的手機安全報告,近些年截獲的手機木馬、惡意軟件層出不窮,手機感染病毒和隱私泄露時有發生,許多用戶對支付風險防范的意識較為淡薄,移動支付的安全問題也引起了公眾的普遍關注。
“技術創新和制度安排是塑造良好的移動支付環境的必要抓手。”李愛君認為。未來移動支付的風險防范,應當集中在技術安全和預防道德風險上。
相對于傳統金融機構已構建起了較為完善的風險防控體系,對操作風險的控制能力,將是第三方支付能否順利挺進移動支付領域的關鍵所在。從當前支付寶、微信“紅包”的走紅也可想象,如果出現了安全問題,金融消費者權益得不到保護,那么造成的負面影響勢必也會形成蝴蝶效應。
由此可見,防范三大風險之一的操作風險,不僅是正規金融機構所需遵循的規則,其也同樣適用于互聯網金融企業。也就是說,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在風險防控層面沒有本質區別,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二者基因融合的趨勢,也是金融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必然趨勢。
浪潮已經滾滾而來。隨著手機智能終端普及以及支付技術的進步,移動支付將迎來一次飛躍,已是不爭的事實。其順應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金融創新、電子商務等融合發展的潮流,也是一項融合了多種功能并可能誕生新業態的金融創新平臺。事實上,在這一背景下,不論是金融機構還是互聯網金融企業,均在支付安全和消費者權益保護上大做文章,以彌補發展中的短板。移動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務平臺的建成,將為多層次支付體系的建立提供技術保障,而支付寶也在去年為快捷支付的用戶資金投保。
因此,有觀點認為,移動支付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一個方向,互聯網金融創新延伸了傳統金融鏈條,然后又通過金融手段來防范自身的風險和缺陷,形成了互補融合的業態。在操作風險防范上,第三方支付等互聯網金融企業,可借鑒金融機構的已有經驗和技術,推廣安全認證、密鑰管理等風險防控手段。
事實上,一些為不同垂直行業提供綜合支付解決方案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已經與銀行機構建立起了緊密的合作聯系,將支付關口對接到了銀行賬戶端口上。在加強信息技術安全管理的同時,還需建立起必要的風險識別和評估體系,建立起對操作風險的監測和預警平臺,把防范風險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放到與支付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如此,移動支付才能有一個廣闊的、安全的發展環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