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元兌美元強勢上揚 受益于中國刺激經濟預期
周二(3月25日)紐約盤中,澳元兌美元維持強勢,目前交投于0.9130附近。雖然周一(3月24日)公布的中國匯豐制造業PMI不及預期,但是疲弱的數據反而令市場認為,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可能會出臺更多的經濟刺激政策,澳元兌美元因此走高。
澳大利亞是一個出口導向型經濟的國家,他的經濟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中國,如果其貿易伙伴經濟放緩,澳大利亞本身也會受到影響。有交易員稱,今日疲弱的中國制造業數據,實際上加劇了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可能會選擇以刺激經濟更快的預期,反而提振澳元。
澳洲聯邦銀行(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外匯策略師卡普爾索(Joe Capurso)稱,中國PMI數據公布后,市場放大了澳元的跌勢,但隨后市場上很快出現了一波新的澳元買盤。卡普爾索說,這些買盤可能來自中國央行,該央行也許在增加外匯儲備中的澳元資產。
技術上,澳元兌美元4小時圖中,價格走勢偏多。技術指標MACD(12、26、9)主線和信號線在零軸上方,說明價格趨勢偏多。相對強弱指標RSI(14)走高至50均衡位置上方,說明價格力度偏多。投資者上方可以關注0.9150的阻力,下方關注0.91整數關口的支撐。
相關鏈接:
近年來,人民幣匯率改革一直穩步有序推進,發展離岸市場業務、擴大匯率彈性等都是央行為有效促進人民幣匯率改革所采取的措施。而日漸提升的國際地位以及一系列改革措施也正一步步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渣打銀行[微博]集團首席執行官冼博德和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葉夫根尼·加夫里連科夫(Yevgeny Gavrilenkov)在日前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皆對人民幣寄予厚望。
冼博德表示,2012年人民幣已經成為全球第七大支付貨幣,在全球貿易融資總額中所占比例達到了7%,已經超過歐元。2013年人民幣在離岸市場交易額增長了13%,照此速度增長下去,到2020年人民幣將成為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
加夫里連科夫則表示:“人民幣未來可能成為全球第三大儲備貨幣。”他表示,“這個預測是基于中國經濟發展水平得出的。可能在不長的一段時間之后,中國的GDP規模將成長到14萬億~16萬億美元規模,這幾乎與歐盟和美國相當。”
而在政府和市場雙重推動下,自2013年以來,人民幣離岸市場業務開始迅速發展,包括存款、存單、債券和貸款在內的離岸人民幣總資產增長近一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