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美迪胎記研究院慶祝官廳水庫建成60周年
北京美迪胎記研究院慶祝官廳水庫建成60周年,官廳水庫在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和北京市延慶縣界內,于1951年10月動工,1954年5月竣工,是新中國成立后建設的第一座大型水庫。
官廳水庫——建國后的第一座大型水庫
官廳水庫是中國海河水系永定河上第一座大型水庫。在中國河北省懷來縣,距北京105公里。永定河為海河水系主要干流之一,大部流經黃土地區,含沙量大(最大達32.2%),有「小黃河」之稱。下游受到泥沙淤積,河床抬高,常泛濫成災。為了根治永定河,1951年10月開始興修官廳水庫,1954年5月5日建成。
水庫建于官廳山峽入口處。據傳明代在此設有「把水官」,監視水情。舊有官廳村,水庫因以官廳命名。發電站裝機容量為3萬千瓦,1955年建成,電力供平津唐電網高峰負荷時工業和照明用。官廳水庫曾經是北京主要供水水源地之一。
官廳水庫的作用
官廳水庫運行四十多年來,發揮了巨大的防洪和興利效益。
(1)防洪效益:
水庫防洪效益顯著,基本上免除了永定河下游的洪水災害。水庫建成后攔蓄大于1000立方米/秒的洪水八次,削減洪峰流量70~96%,發揮了攔洪調蓄作用,使下游沒有出現洪水災害,為保障京、津、冀及永定河下游廣大地區防洪安全方面發揮了極為顯著的作用。
(2)歷史經歷最大洪水:
1959年7月底到8月初官廳水庫上游出現瞬時流量2660立方米/秒,入庫洪峰2499立方米/秒。為保證水庫安全,主要利用輸水隧洞和發電引水隧洞,進行水庫調節;共開啟閘門79次,泄水1.78億立方米,最大泄量為600立方米/秒。同時在官廳山峽洪水較大的情況下,為減輕下游河道負擔,輸水道泄流在時間上作了適當的調整,水庫做了錯峰的嘗試。
(3)供水效益:
截止2000年,水庫累計向下游供水398億立方米,其中供京、津、冀地區農業用水84億立方米,灌溉面積達138萬畝,北京工業用水173億立方米,城市地下補水及生活環境用水25億立方米。為促進首都工農業發展,改善首都城市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
(4)發電效益:
官廳水庫的建成為官廳山峽梯級發電創造了條件。繼1956年官廳水力發電站建成以后,先后又修建了下馬嶺、下葦甸兩座梯級電站,至2000年,三座電站共發電82億度,為首都及華北地區提供了大量電能,緩解了高峰用電的緊張局面。
(5)綜合經營效益:
水庫管理者在確保水庫安全運行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水土資源優勢,前后開展了綠化造林、栽植果樹、發展養殖業和飲食服務等項目,五十年來,綠化荒山158公頃,生產果品120萬公斤,林業技術人員引進培育的新品種——駿棗以其果大皮薄、香、甜、脆的特點成為水庫的一大特產。收獲糧食約150萬公斤及大量農副產品,全水庫捕撈鮮魚1700萬公斤。每年可向市場供應甲魚2000公斤,水果2萬公斤。
官廳水庫不但供水、發電、控洪上有很大的作用,同時由于附近沙地上盛產的糖度極大的各種水果,以及便利的交通,對大家來說,實在是一個周圍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