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人民幣國際化的三個措施
中國的資本項目開放于近日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4月9日,中國證監會、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決定,原則批準上海證券交易所、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開展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滬港通)。滬港通總額度為5500億元人民幣,將于6個月后正式實施。
由于滬港通是以人民幣為結算貨幣,故資本項目開放的背后,人民幣國際化的面影也開始清晰起來。
4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SAIF)的多位專家在“SAIF高金-FT中文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論壇暨SAIF五周年新聞發布會”上就人民幣國際化所面臨的問題、風險和實施路徑進行了剖析。他們認為,人民幣國際化有中國的國家利益為最終動力,需要穩步向前推進。與此同時,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資本跨境流動風險也應當預先加以防范。
為什么要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在上海高級金融學院的幾位教授看來,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已經不適合全球經濟的發展,尤其對新興市場國家來說,容易因美國的貨幣政策調整而發生金融危機。例如,美國退出QE的決定就造成了大量資金的回流,使新興市場各國的經濟發生了劇烈的動蕩。
而針對新興經濟體對美國退出QE的指責,美聯儲主席耶倫曾回應說,美聯儲是為美國的納稅人和美國的國會負責的,美國的貨幣體系和貨幣政策都是以美國利益最大化為主要動機。
朱寧認為,這標志著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中央銀行都認識到,以美元作為單一貨幣儲備貨幣體系已經難以維系了。
“很多的新興國家為了防止金融危機,保持很大的美元儲備,沒有其他的儲備貨幣。于是,當美國出了問題以后,就有很多錢流入新興國家;當美國復蘇了,這些錢又流出去,過去幾年對新興國家的宏觀調控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這個問題不解決,全球經濟發展肯定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院長張春表示。
另一方面,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發展,與世界各國的貿易總額不斷上升,匯率又長期處于穩步上升的狀態,極大地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除了貿易之外,中國的企業要到國外去投資,老百姓要到外面去投資,這有很大需求,會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張春表示。
人民幣國際化還有助于解決長期以來困擾國民的人民幣“外升內貶”難題。
“在資本市場關閉的狀態下,國內的貨幣供應量太大,因為央行要吃掉外匯儲備新增發人民幣。但對海外投資者而言,由于我們的資產市場是關閉的,中國的貿易順差引發了強烈的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在海外對人民幣需求很大,所以升值壓力很大,就造成了“外升內貶”這個奇怪的現象。所以,人民幣要國際化,成為各國的儲備貨幣。”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錢軍表示。
“我個人覺得下一步貨幣體系很有可能是多儲備的國際貨幣體系。”張春說,今后十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人民幣很有可能會成為一種重要的儲備貨幣。目前,中國央行和其他很多國家的央行已經簽了雙邊互換協定。
如何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朱寧認為,任何一種貨幣的國際化進程都有三個不同的階段:作為結算貨幣,作為投資貨幣以及作為結算貨幣。
根據朱寧的計算,目前,從結算貨幣的角度,以人民幣結算的全球貿易金額占比為7%至8%;從投資貨幣角度,這一比例接近1%;而從外匯儲備的角度來看,還不到1%。
“第一個階段是通過作為貿易的結算貨幣,由于各個國家和這個國家進行貿易中產生的一些收支不平衡,才用這種國家的本幣來進行收支和結算。從這個角度來看,在過去十年里,人民幣在全球整個貨幣體系里的地位出現了很大的上升,所以第一階段人民幣國際化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朱寧表示。
不過,他認為,后面兩點,即作為一種投資貨幣和作為儲備貨幣,反而是值得關注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重要方向。
張春表示,要順利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需要推進金融改革來配合。
首先,中國匯率需要和美元脫鉤。目前時機已經成熟,這樣能減輕套利資金的流入壓力。
第二,需要推動資本賬戶開放,包括人民幣在資本項下實現跨境流動與人民幣在資本項下的可兌換兩個方面。
第三,盡快推動金融體系的市場化改革,包括利率市場化改革和完成金融企業的去行政化。
需防范人民幣國際化后的風險
不過,人民幣國際化還會面臨顯而易見的風險。
“我們最終的目標是希望資本項下開放,但這個路,我們的步子還是要邁得穩一些。如果太快的話,造成一些風險,可能會造成整個進程受到影響。”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實踐教授汪滔表示。
首先,從國家層面來講,需要面臨資本大進大出的風險。如果一旦把由政策造成的資本項隔離都給打開,有可能造成整個資本市場的劇烈動蕩,而國內的金融體系以及金融機構都很難承擔。
其次,匯率定價中心將移到境外,這也有可能造成風險。
不過,盡管如此,汪滔還是認為,人民幣國際化利大于弊。而且,也有一些應對之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