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開證券大轉向:“打包”出讓九成營業部 經紀業務抓大放小鎖定服務機構
一次性打包出讓九成營業部,對正處于財富管理轉型期的證券行業而言也屬實罕見。
11月16日,國開證券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掛牌轉讓旗下9家證券營業部資產及相關權益,按照凈資產評估價值的7295.77萬元平價轉讓。而公開信息顯示,目前國開證券合計僅擁有10家營業部,此次轉讓后將僅保留北京珠市口東大街營業部1家。
這樣的一次性“大出清”自然引起了市場的關注。對此,國開證券方面回應稱,公司于2019年調整了戰略定位,零售業務轉型為其新定位具體舉措之一。在轉讓完成后,國開證券仍保留了經紀業務牌照,未來將立足于新的戰略定位,重點為機構客戶提供經紀業務服務。
“雞肋”的營業部業務
與國內傳統中小型券商不同,國開證券發展并不依賴經紀業務。成立至今17年,國開證券也僅在全國范圍內保有了10家營業部。從證券業協會下發的數據來看,經紀業務給國開證券帶來的業績增長也并不明顯。
在市場行情相對火熱的2020年上半年,國開證券經紀業務實現凈收入3458萬元,排名94,處于行業墊底位置,2019年經紀業務凈收入也僅有5439萬元。
相比之下,公司投資銀行業務及資管業務仍處在行業中游,2020年上半年分別實現凈收入1.39億元和4934億元,分列行業45和46名。這種以投行業務拉動營收的情況在中小券商中十分罕見。
“國開證券形成這樣的收入結構主要是由母公司國開行帶來的協同業務導致的。”有北京地區證券公司人士表示。國開證券的債券相關業務一直相對比較突出,“由母公司國開行介紹客戶資源,公司做相關的債券承攬、資產管理業務”。
從股權結構來看,國開證券是國家開發銀行控股的銀行系券商,國開行持股比例達到80%。而據財報信息顯示,2019年國開證券累計承銷各類債券1249億元,行業排名第14位,其中企業債(含鐵道債)保持行業第一位。另據Wind數據顯示,2020年年初至今,國開證券合計承銷了52家企業債,募集資金300.63億元也在同業中排名第二。
資管業務方面,國開證券也從國開行引進團隊,制定以“機構客戶”為主的業務發展思路,拓展融資類項目的主動管理業務,助力國家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利用公司自身的債券優勢,大力發展債券主動管理業務”。
相關的“股東背景”也體現在國開證券經紀業務上。截至2019年底,公司證券經紀及信用交易業務中,信用交易業務余額51.61億元,其中股票質押業務余額45.78億元,融資融券業務余額5.83億元。“股票質押業務發展也有著與母公司業務協同的大頭。”上述券商人士稱。
但從成本的角度來看,國開證券在證券營業部配置的人員比例卻是最高的。2019年底公司員工總數為693人,其中營業部人員175人,占到了25.25%。金交所披露信息則顯示,此次轉讓標的涉及的職工人數就有145人。
“人力配置最多、成本最大,營收卻不突出,更不依賴和營業部掛鉤的兩融業務,國開證券此次轉讓營業部從組織架構調整的角度來看,也十分合理。”有北京地區中型券商非銀分析師表示。
國開證券也披露稱,此次營業部具體轉讓范圍為公司兩融業務及相關客戶,而相關的股票質押業務及開行集團協同客戶均被剔除在轉讓范圍外,聚焦相關領域發展的意圖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國開行總行巡視辦主任孫孝坤剛剛接任國開證券董事長兼總裁。“新官”上任2個月后掀起內部改革也在情理之中。
據悉,在轉讓完成后,國開證券將仍保留經紀業務牌照,重點為機構客戶提供經紀業務服務。“聚焦服務國家戰略、聚焦開發性金融、聚焦協同集團,專注于服務機構客戶,并穩妥完成戰略轉型。”
兩融客戶或“打包”賣出
具體看此次擬轉讓的標的,包括了國開證券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深圳、湖南及浙江等地的九家證券營業部。相關營業部的經營范圍包括:證券經紀;證券投資咨詢;與證券交易、證券投資活動相關的財務顧問;證券承銷與保薦;融資融券;證券投資基金銷售;代銷金融產品。
根據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財務數據,上述9家營業部2019年營業收入為8732.99萬元,凈利潤為2031.43萬元;資產和負債均為17.19億元。本次轉讓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評估確認九家證券營業部資產組的評估價值合計為7295.77萬元,折合每家營業部均價800萬元。
有接近國開證券人士透露,未來一旦上述營業部轉讓成功,與營業部綁定的散戶客戶也會一并轉移。“公司的意思應該是把兩融業務和相關客戶一并出讓了,未來僅剩的一家北京營業部更像是個門面,處理一些線下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國開證券還在全國范圍內擁有23家分公司,數量甚至多于其營業部總數。相關分公司是否面臨裁撤或出讓也為市場所關注。
“個人預測分公司不會動,主要的人力成本都壓在營業部這里,分公司也承擔著國開做協同業務地方站的功能,對其拓寬業務、深化與地方企業合作是有幫助的。”上述券商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國開證券規定,此次營業部轉讓需“一次性付款”,且“一次性購買”,意味著潛在受讓方需一次“吞下”這九家營業部。
而對于受讓方資格,國開證券也列明了詳細標準,包括國有背景、A類評級、資產水平等。
其中“總資產超過400億元”“3年A類評級”“營業部不低于50家”三個條件最為關鍵,綜合篩選后,約有二十余家證券公司符合條件。
“目前轉讓還在初步的征集階段,已經有買家來溝通,但不能確認誰會攬下這批營業部。”上述接近國開證券人士表示。
![關注微信獲取最新資訊](http://static.sjfzxm.com/images/blank.jpg)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