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適當回調有助經濟實現質變
過去我國的經濟增長率顯然是較快的。1961-2011年間,世界實際GDP最高增長率為6.8%(出現在1963年),最低增長率為-2.2%(出現在2008年),平均增長率為3.6%;1961-2011年間,中國實際GDP最高增長率為19.4%(出現在1969年),最低增長率為-27.1%(出現在1960年),平均增長率為8.3%。改革開放以后,實際GDP一直以高于世界GDP的增長速度增長。
近幾年這種快速增長是否還合理,學術界存在爭議。一個國家的勞動力、資本設備、自然資源、企業家資源以及技術水平是有限的,存在著“自然極限”。如果生產運用的要素正好在這些極限水平上,得到的產出稱為“自然水平上的GDP”,也稱為“潛在產出”。顯然,如果經濟擴張到要素的極限水平之上,得到的現實GDP將高于潛在產出。但這種情況不會持久,因為此時要素的需求大于供給,要素價格將會上漲,這會抑制生產;如果經濟運行在要素的極限水平之下,現實的GDP將低于潛在產出,此時要素的供給大于需求,要素價格將會下降,這會刺激生產。中國經濟近幾年是否運行在潛在產出之上,還沒有一個公認的結論。
筆者的傾向性是,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可以適當回調。首先,適當放低投資增速有助于經濟的平衡增長。從國民收入核算的需求法來看,1980年至2011年間,我國居民消費占GDP比例在45%左右,投資占GDP的比例在39%左右。1980年以來,我國投資占GDP比例呈上升趨勢。政府支出占GDP的比例在14%左右。凈出口占GDP的比例在-4%至9%之間波動(1980年至2011年的平均值為2%)。1976-2011年間,全球資本形成占全球GDP的比例最高值為25.4%(出現在1979年),最低值為19.1%(出現在2009年),平均值為22.4%,而中國平均值高達39%。顯然我國的投資占比過高,消費占比過低。適度回調有助于實現宏觀經濟運行的良好境界:商品市場均衡、貨幣市場均衡以及國際市場均衡的同時均衡,也就是完全均衡狀態。
其次,調整投資結構有助于經濟健康增長?,F代宏觀經濟學理論表明,投資應該聚焦于三個方面:彌補已有勞動力的資本裝備水平的折舊,使得新增勞動力的人均資本裝備水平等同于已有勞動力人均資本裝備水平,并使得所有勞動力的資本裝備水平都有技術進步,這樣經濟會收斂于應有的穩態水平。而我國當前的投資過度集中于房地產、金融等領域,需要進行大力調整。這種調整會暫時影響經濟增速,但從長期來看有助于我國經濟實現健康的增長。
第三,將資源優先配置于教育、科學研究領域,適當回調經濟增速,有助于日后經濟發展實現質的飛躍。技術創新不足的經濟體非常容易出現大起大落的發展情形。1962-2011年間,中國經濟經歷著8.97%的長期增長率,但經濟一直處在波動之中。經濟從一個波峰走向一個波谷,又從一個波谷走向另一個波峰。其中,1962年、1967年、1968年以及1976年還出現了負增長(分別為-6.1%、-5.7%、-4.1%、-1.6%)。這種波動與政治環境有關系,但與技術創新不足也有關系。
一旦經濟進入衰退期,人們的收入會減少,失業也會增加。一些經濟學家對于中國經濟形成的共識是,一定要加強知識創造、技術創新。高等教育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研究人員,世界銀行將“研究人員”定義為:參與新知識、新產品、新流程、新方法或新系統的概念成形或創造,以及相關項目管理的專業人員。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