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IMF明年有望給予人民幣國際儲備貨幣地位
人民幣有望獲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支持,歷史上首次成為和美元以及歐元并列的全球性儲備貨幣。由于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的決定需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行委員會85%的具有表決權權益的支持,這意味著提議可以被擁有17%表決權的美國單方面否決。
鳳凰財經訊 外媒周四文章指出,人民幣有望獲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支持,歷史上首次成為和美元以及歐元并列的全球性儲備貨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在2015年晚些時候啟動每十年進行兩次的評估,以決定其成員國可以將哪些貨幣納入官方儲備貨幣籃子。允許人民幣進入這個所謂的特別提款權系統,意味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崛起的認同,同時也會對中國削弱美元在全球貿易和金融中統治地位的努力有所幫助。
要使得人民幣被納入儲備貨幣籃子,中國需要滿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系列經濟基準,同時爭取187個成員國中大部分國家的支持。2006年之前一直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工作,歷任金融研究和中國事務部主管的伊斯瓦-普拉薩德(Eswar Prasad)說,中國很有希望通過這兩組測試。
目前是康奈爾大學貿易政策學教授,布魯金斯學院高級研究員的伊斯瓦-普拉薩德說,“這對中國推廣人民幣成為一種被更加廣泛接受貨幣的目標肯定是有幫助。”他強調,一旦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可的儲備貨幣,全球各國的央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央行將更愿意持有人民幣資產,“相對美元,歐元,日元以及瑞士法郎進行多元化”。
能否獲得批準成為儲備貨幣,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否會修正2010年決定中所描述的,人民幣“無法被自由使用”這一判斷。在中國滿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另一個條件,被認定為大出口國之后,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人民幣現在也已經通過了這項測試,
中國貿易額中以人民幣結算的占比已經上升至約20%,以人民幣計價的所謂點心債市場,規模從僅僅七年前的零擴大到了現在的729億美元。中國政府還放松了國內金融市場的外國人準入控制,簽署多項協議,允許人民幣在香港,新加坡,法蘭克福以及倫敦等城市自由兌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一份電子郵件聲明中說,自上次評估以來,“人民幣的國際化使用這一問題上已經有了很多發展,即將進行的新一輪評估將會考慮到這些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在10月的一次發言中曾說,特別提款權狀態會在條件合適的時候發生,各國政府和官員,“包括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工作的官員”,都清楚全球市場對人民幣的興趣。
曾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工作的新加坡星展銀行經濟學家周洪禮(Nathan Chow)說,“有非常大的機會人民幣會被包括在特別提款權當中。不管是政治環境還是經濟環境都是有利的。”
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在2014年早些時候的一份報告中說,人民幣在金融市場和貿易中被使用的程度會在未來幾年內超過日元和英鎊,中國政府應該游說其他國家,支持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的貨幣籃子中。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WIFT)的數據顯示,人民幣在全球貨幣轉賬交易中的占比在9月的時候達到創紀錄的1.72%,成為被最廣泛使用貨幣排名中的第七位。總部位于比利時的這個機構為分布在215個國家的超過一萬家銀行和其他客戶處理國際資金轉移。
在黃金和美元的支持力度被證明不足之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于1969年提出了特別提款權系統,以支持固定匯率的布雷頓森林體系。擁有特別提款權的國家將可以要求以美元,歐元,日元以及英鎊這四種貨幣形式進行的償付。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全球范圍存在約3000億美元的未償付特別提款權。美國財政部的數據指出,美國的1350億美元官方儲備資產中,有520億美元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
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金融中的使用程度還遠遠無法和美元相比。在計算一國的“外匯儲備”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人民幣分類在“其他貨幣”,在6.3萬億美元的已確認持有量中只有3%的占比。在這些外匯儲備中,有60.7%是美元,24.2%是歐元,3.9%是英鎊。
由于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的決定需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行委員會85%的具有表決權權益的支持,這意味著提議可以被擁有17%表決權的美國單方面否決。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說,根據基金組織的章程,現在還很難說這個決定到底需要70%的支持率還是85%的支持率。而美國財政部發言人霍莉-舒爾曼(Holly Shulman)在電子郵件回應中說,現在就揣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評估行動的結果還是太早了。
在克林頓政府時期擔任財政部國際事務助理部長的埃德溫-杜魯門(Edwin Truman)說,中國在放松對貨幣和金融市場的控制上所采取措施的力度可能還不足以說服美國改變立場。中國還是維持著對資金流的嚴格限制,防止投機者活動造成經濟中的泡沫。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