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解讀中國式“炒新”
12月29日,備受關注的國信證券登陸A股市場。不出所料,國信證券首日開盤隨即遭到市場的爆炒。截至收盤,國信證券報收8.4元,全天的漲幅觸及上市首日的上漲限制。與此同時,國信證券全天的換手率僅為0.05%,且其當天在漲停板上的封單高達11.65億股。
事實上,國信證券的首日爆炒早已是意料之內的事情。不過,國信證券的上市時間碰巧遇上了券商股的瘋狂行情,此舉也為國信證券的上漲帶來了更大的動力。
按照國信證券5.83元/股的發行價格,其對應的動態市盈率略高于20倍,若按照上市首日8.4元的收盤價計算,國信證券的動態市盈率仍然處于20余倍的水平。相比之下,經歷前一輪的券商暴漲行情,券商板塊的普遍動態市盈率已經提升到50多倍的水平。而在板塊內,中信證券、長江證券、興業證券等熱門股的動態市盈率也遠高于40倍。由此可見,對于僅有20余倍動態市盈率的國信證券來說,未來翻一番也未必是一件難事。
自今年6月底實行的IPO重啟以來,我國證券市場已進行了多輪的新股發行。從多輪新股凍結的資金來看,整體上呈現出逐步增長的態勢。
其中,在第一輪新股申購中,共凍結資金高達9222億元。而在第二、三輪新股申購中,相應凍結的資金規模也維持在8000億以上的水平。相比之下,最新一輪的新股凍結規模卻明顯提升。根據數據統計,在本輪新股發行中,累計凍結資金達到了3.1萬億,占比同期市場流通市值的1/1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多輪的新股發行中,新股爆炒現象持續不斷。而新股上市首日隨即遭遇爆炒的現象卻成為了常態。究其原因,實際上即有內因主導,又有外因的影響。
從內因分析,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不徹底性成為新股爆炒的主要源頭。就以今年頒布的發行監管紅線為例,其中嚴厲規定了新股發行市盈率不得高于行業的平均市盈率水平。于是,在多輪的新股發行中,普遍新股的發行市盈率均在偏低的水平,更有甚者出現了10倍左右的發行市盈率。
不可否認,在上述規定落實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新股發行市盈率過高的現象。但是,與此同時,卻暴露出又一致命性問題。
正所謂“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既然新股發行市盈率不允許觸及紅線,那么以游資為主導的資金就借助新股上市后的漲幅限制,實現新股的間接性惡炒。
顯然,自6月底重啟IPO以來,新股上市后基本呈現出上市首日就觸及全天漲幅限制的格局,而在隨后的交易日中,新股多以連續性的“一字”漲停板出現。然而,待新股接連漲停行情結束之后,股價的動態市盈率早已飛天。而所謂的發行監管紅線也名存實亡。
此外,從外因分析,新股爆炒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場資金的做多謹慎性。顯然,對未來行情把握不準的資金,多熱衷于申購新股,或者追高新股來獲取一定的投資回報率。
不過,從近幾個月的市場現象進行分析,一方面,指數呈現出持續飆升的走勢,期間指數累計最大漲幅已超過50%。但是在另一方面,新股的爆炒現象依然持續上演,且新股申購的凍結資金規模卻始終維持在高位的水平。
確實,在中國股市中,新股確實是一塊大蛋糕,同時也給市場帶來了一定的投資回報率。但是,在新股持續爆炒的背后,卻提前嚴重透支新股未來的上漲空間。而待新股遭遇瘋狂炒作之后,恐將為投資者帶來的是一輪跌跌不休的無奈行情。
顯然,面對新股的爆炒,市場更多的是無奈的觀望。對此,有部分評論認為,就目前而言,解決新股爆炒的靈丹妙藥就只有股票發行注冊制了。那么,股票發行注冊制真的能夠解決長期存在的新股爆炒現象嗎?
注冊制,簡而言之,就是降低企業的準入門檻,借助市場的力量,讓市場來決定企業的生死。于是,隨著注冊制的全面鋪開,新股的發行規模將會迅速增加,最終擬通過擴大股票供求量,來抑制新股爆炒的現象。
對此,筆者郭施亮認為,注冊制是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發行制度,但是它到底能否起到真正抑制新股炒作的作用,還得要邊走邊看。不過,新股爆炒已然成為A股市場的一種常態。至此,擬借助市場化的手段來打破這一亂象,或者還不夠力度。顯然,要治愈這一痼疾,最終還是要修正以往長期遭到扭曲的市場制度,提升市場的核心價值,讓市場真正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同時,還要從本質上轉變市場根深蒂固的投機心態,將價值投資的理念灌輸給市場。如此一來,才有望解決新股爆炒的問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