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稱結構改革也是價格改革
周小川最早進入經濟學研究起始于數學模型,從接觸的各類模型來看,他認為最終結構性問題和價格問題是一個問題,特別是實物供給和需求產生的結構性問題反映的就是價格問題。結構改革或者結構調整,也是價格改革和價格調整。央行行長周小川昨日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6年年會”上發表了這一觀點。
當然,前提是一個有效市場的假設。周小川說,關于結構性問題,大家一般先看產品結構問題,在產品市場,絕大多數情況下市場是有效的,但產品價格有時候市場調節不了,特別是一些重要產品。不過從實踐來看,最后又發現政府主導的定價也不見得就做得更好,并以成品油定價舉例做了說明。
“經過幾輪演變,我們國家成品油定價,最后不過就是在國際市場價格上加一個緩沖期,就是延遲20天左右,過濾掉價格高頻波動的成分,最后還是跟隨國際市場價格。總之很難說明即便某些很重要的產品市場決定價格就是不行的。”周小川說。
由于我國是從傳統的中央計劃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因此,周小川認為從思維的角度看,我們比較傾向于看到市場無效或者市場失效的環節。周小川說,在市場失效的環節政府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或者發揮更好的作用,這就涉及有關的討論,哪些環節市場更加有效,哪些市場環節市場會無效。
周小川認為,更復雜的問題是要素價格。傳統意義上,大家理解的要素價格是人力資源、資本、土地。
“我認為原則上來講,價格實物供求關系也是成立的,只不過情況更加復雜一些,這些復雜的因素應該有一些額外的考慮。這也包括大家所關心的像利率、匯率問題,也是供求關系和價格之間的關系。”周小川說。
周小川認為當前存在很多價格扭曲,把這些價格扭曲消化掉,改革掉,在很多程度上就是結構性改革。
另一個需要強調結構性改革,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因素是國際金融危機。周小川說,國際金融危機后,很多國家在復蘇中過度依賴財政、貨幣政策,有些地方財政空間很小,又過度依賴貨幣政策,所以這兩年國際上會思考過度依賴貨幣政策,過度依賴凱恩斯主義措施的問題,應該更側重供給側的考慮,供給側和需求側相互配合。
另外,周小川表示,在當前全球化經濟情況下,結構性政策和對外經濟關系重大。在對外經濟題目中,重要的議題就是比較優勢轉移,隨著價格機制的變動,特別是要素價格的變動,比較優勢就會發生轉移。比較優勢發生轉移,就會引起價格體系的變化,特別是相對的變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