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至2017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如何走下去
當前,中國經濟下行的主要原因是結構性問題,進行供給側改革,從人才、技術、金融制度等方面持續創新是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3日下午,河北省保定市民營企業公益大講堂在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舉行,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赴會并發表“2016至2017中國經濟走勢分析及預測”主題演講。
姚景源說,自1978年起的38年來,中國經濟平均增長速度9.8%,增速名列世界第一。長期的高速增長,成就了現在中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但近年來,經濟增速回落已是不爭的事實。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GDP增長速度為6.9%,創1990年以來新低;2016年上半年GDP初步核算同比增長6.7%,增速進一步下滑。
姚景源稱,究其原因,過去中國經濟增長主要靠人口拉動,長期的廉價勞動力使得中國制造具有無可比擬的價格優勢。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來臨,勞動力人口比逐年下降,勞動力紅利優勢喪失,人工成本急劇上升,企業利潤空間不斷下降。
這一變化影響最大的當屬出口貿易,2015年全國出口貿易增長率為負7%,其中紡織、箱包、服裝等7類勞動密集型企業產品下滑最為明顯。“當前中國經濟表現為增長速度下降、企業利潤下降、工業品出廠價下降、財政收入下降和企業投資風險上升的‘四降一升’”。
姚景源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已走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增長方式由過去以規模和速度為主的粗放型增長,轉變到以質量和效益提高為主的集約型增長。“在這個階段增長速度有所回落是正常的。”
“中國宏觀經濟發展新常態需要特別關注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和動力轉化。”姚景源表示,中國現有農業人口2.2億,仍處于“千家萬戶小生產”的種植模式,組織化、規模化和機械化程度低,特別是精細化農機嚴重缺乏是中國農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國工業大而不強,缺乏核心技術和核心競爭力,如何從中低端走向中高端是工業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在服務業發展上,中國第三產業在經濟結構中的占比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附加值低,文化、教育、醫療等供給嚴重不足。
姚景源提示,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2016年到2020年,中國實現全面小康,經濟總量和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要實現這一目標,未來5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速度不能低于6.5%。因此,未來現代服務業發展前景廣闊,民營資本可重點關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