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又是一個較為濃郁的政策市
對于中小投資者而言,中國股市就是作一個單邊市,而單邊市只有股市走牛投資者才會有收獲,而中國股市又是一個較為濃郁的政策市,而政策市只有利好的政策才會走牛,因此市場投資者總是期待政策利好頻現,讓自己股票走牛,從而獲得較好收益。現在證監會已經從嚴掌控定增,定增否決案例逐漸增加,證券時報就披露了三起并購案例,萬科并購前海國際宣布停止,深紡織和TCL集團18日晚間公告,深紡織原擬以發行股份和/或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TCL集團和/或其他方持有的半導體顯示業務相關的股權/業務/資產,因為資本市場發生變化條件不成熟而停止,而永樂影視借殼宏達新材,卻確實觸及新規“紅線“而停止。葉檀女士提供了一組數據,截止到12月16日,今年有230家左右發布終止重大資產重組或終止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的相關公告。去年全年,這一數據僅為50多家。并購定增大量叫停釋放了一些重大信號,利用定增圈錢已經越來越難,資本市場不是誰想來圈錢就可以圈錢的。 至于區間是多大合適,目前尚難判斷,應要做一個判斷的話,下檔離3000點應該不會遠,上方3600點一線阻力重重,股指運行要看證監會IPO節奏與央行流動性如何安排,而IPO節奏誰也無法預測。
日前 劉士余在講話中對期貨監管的發展寄予厚望:"國務院最近對金融市場有序推出系列改革發展措施,充分體現股市波動后社會各界對證券期貨交易市場的肯定,對我們這支隊伍吸取經驗總結教訓的肯定,今后我們會好消息不斷好戲連臺,證監會會和大家一起努力把市場發展得更好。" 雖然市場對此有不同解讀,認為劉士余主席僅僅是針對期貨市場而言,把劉士余主席的講話與股市聯系起來是自作多情,但是從其字里行間來看,還是把股市與期市一起來評價更為客觀,而且作為證監會主席,把股市與期市割裂開來看待也不是很客觀,何況目前股市走勢并不景氣,投資者已經出現一些不良情緒,需要管理層出來打打氣,提振一下信心,讓股市盡快恢復元氣,讓IPO順利進行。
雙十二中國股市迎來了黑周一,滬深股市集體暴跌,兩市有近200家股票跌停,投資者人均損失3.8萬元,上證綜指也在考驗3100點整數關口,一旦跌破3100點后市將面臨較大技術調整要求,而創業板已經破位下跌,大有試探前期低點的沖動,而新股壓力發行比山重,本周迎來了13家新股申購,市場預期再度承壓,如果證監會主席不出來打氣,誰知道市場會以何種方式應對,會不會跌破3100點整數關口,因此劉士余主席講話還是很及時的,至少這種隔空喊話不至于讓市場出現崩潰,讓投資者有一個期待而不至于絕望。
從股指運行和新股發行關系看,證監會也有必要不間斷出臺利好,維持股市合理運行區間,不至于大跌跌破3000點,讓新股發行遭遇市場抵觸情緒,導致新股無法發行,那么劉士余主席利好不斷這個利好是指什么? 新股發行暫緩筆者認為幾無可能,一切利好出臺都是為了保證新股順利發行,因為新經濟需要股市支持,國企改革并購需要股市支持,去杠桿也需要股市支持,經濟復蘇也需要股市支持。最值得期待的可能就是吸引養老金等長線資金進場。 長線資金最令人矚目的是養老金和企業年金入市問題,長期以來養老金入市一直被市場當成天大利好,市場期待已久,不僅在于養老金規模龐大,還在與養老金長線投資和價值投資理念深得人心,被認為是市場穩定運行的基石,市場主流派一直期待養老金進場取得與美國401K計劃一樣的矚目成績,讓中國股市出現慢牛走勢。
《基本養老金投資管理辦法》和《全國社會保障條例》都已經發布,意味著養老金入市障礙已經掃清,今年12月6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宣布,經過嚴格的評審程序,評出21家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證券投資管理機構,意味著養老金隨時可以進場,樂觀者預計年底以前就會有首批養老金劃撥到機構手中用于投資中國股市。 雖然養老金首批進場資金可能不多,只有100-200億元,或者1000億元上下,對股市影響不大,但是養老金規模龐大,對市場影響將會非常深遠而難以估計,據華泰證券測算,養老金入市規模上限在11981億元,再加上其預估全國所有省平均委托管理比例大約在35.6%,初次入市規模在4000億元左右。
11981億元養老金此地進場的話,對市場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但到目前為止,養老金入市依然只是一個畫餅,并沒有付諸實施,作為證監會最為期待的養老金入市問題,想必劉士余主席也會不遺余力的推動其入市步伐,讓養老金盡快進場,這也可能就是好戲連臺的利好中的重要一員。 其次是加大規范產業資本等大股東減持力度。 中國股市產業資本減持一直被市場所詬病,不僅僅在于減持規模龐大讓市場失血嚴重,還在與二級市場某些大資金勾結,釋放一些虛假并購高送轉等利好消息逢高減持,讓投資者高位買單,成為被割韭菜。
一位資本市場資深專家就認為劉士余主席口中的這些小妖精都比不上老妖精對資本市場的危害,險資這個妖精僅僅搞壞幾家舉牌的公司,但是大股東不設條件的任意減持,卻對整個市場陷入一場持續不斷的災難。目前這些大股東的減持,沒完沒了,而且都已經成產業鏈了。在沒有相關的管理制度下,一些大股東已經赤裸裸的把資本市場當做做提款機。“減持的勢頭越來越猛,每個月減持400多億,一年下來4500億以上。所以市場主要的精力是放在資本運作下的減持,并沒有實實在在的升級高科技的企業。這樣的資本市場是當今中國社會最不公平,最缺少正義分配,最不合理最造成赤貧和暴富的的場所。 確實減持太過瘋狂,16年下半年后似乎愈加“瘋狂”。在減持家數和規模猛增的同時,“清倉式減持”頻頻出現。
截至10月末,下半年以來滬深兩市近700家上市公司發布2557份減持公告,其中15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減持套現金額在10億元以上,減持過億的公司超過200家。專家舉了一個例子證明減持非理性和對市場的無情傷害,吉林永大2011年上市,上市4年多,給市場提供1億的利潤。但是大股東從原來持股70%多,減到直至清零,卷走了67.8億。 市場一直呼吁證監會對股東減持作出更多的限制,雖然二級市場對股東限制已經加強,但是留下了大宗交易這個罪惡的尾巴,讓減持規定成為一個擺設,后市不排除對大宗交易進行更多限制,要么干脆取消,要么類似于二級市場規定,三個季度減持不能超過持股1%,一旦產業資本減持得到有效遏制,市場抽血效應就會得到有效的止住,對投資者信心提振無疑是巨大的。
三是進一步加大對市場操縱和內幕交易的打擊力度 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一直是中國股市的一大痼疾,雖然證監會不遺余力的予以打擊,但效果依然不佳,市場妖股頻發,內幕交易質疑之聲不斷,對投資者傷害巨大。后市有可以預見的是對股價異動會出現更多的監管。 四是進一步規范定增融資為IPO讓路 中國股市定增因為門檻低而受到市場熱烈歡迎。 證券時報統計了一組增發數據,14年增發家數487家,融資6822.15億元,占融資總數89%,15年增發家數857家,融資13723.1億元,占融資總數89%,截至11月22日16年增發家數646家,融資13518.11億元,占融資總數91%,可見再融資規模越來越大,16年定增融資是在證監會較為嚴格的控制之下,要不然規模要比現在數據大很多。但是仍舊不能阻止定增井噴,而且上市公司單家融資平均融資規模越來越大,成為市場不堪的重負。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