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融資的規模并不會過于膨脹
這些年來,縱觀整個A股市場,其實IPO融資的規模并不會過于膨脹。相反,通過定增、配股等股票再融資方式,卻頻繁上演,無疑成為了A股市場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阻礙因素。均衡股市投資與融資功能,說起來簡單,但操作起來,卻相當艱難。但,不能否認的是,一旦融資力度過大,用力過猛,則會提前消費掉股市的投資信心,而以后再度重新提振起股市的投資信心,也將會需要耗費更多的精力了。
隨著2016年的即將結束,市場開始對2016年全年進行數據上的回顧與總結。其中,根據券商中國的數據統計,2016年A股募資總額高達1.62萬億元,堪稱史上第一融資年。由此可見,對于這一年來說,A股市場的融資規模確實驚人。
從具體數據來看,2016年IPO的募資規模為1424.11億元,而從年內IPO規模來分析,與此前幾年相比,并未有太顯著的膨脹。但,從再融資規模來看,增發募資就高達1.46萬億,而這一規模水平甚至相當于10至13年四年的規模總和。按照這一數據分析,2016年確實稱得上史上第一融資年。
事實上,從歷年來的市場表現分析,在牛市行情下,上市公司頒布定增的方案,會利于股票價格的上漲,而在此期間,只要上市公司借助當期的熱門題材,趁機利用新項目上馬來實現定增再融資,則容易獲得市場的青睞,甚至被市場認為是公司新盈利增長點的體現。
但是,當市場處于熊市行情,乃至震蕩市場行情,則定增對股價的影響作用卻截然不同。從本質上來分析,定增是非公開發行,且向特定的投資者發行。然而,在定增完成之后,如果上市公司的投資效果不顯著,抑或是為了達到某種利益輸送的效果,實際上會起到稀釋上市公司原有股東的權益,對股價而言,也是一種消極性的影響。
很顯然,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往往熱衷于炒作預期,而在良好的預期影響下,伴隨市場行情的持續活躍,良好的定增方案會利于股價的上漲。相反,不佳的定增方案,結合不理想的市場環境,定增對股價的影響作用也會截然相反,而投資者的切身利益也會得不到保障。
本來,融資是股市的首要功能,對上市公司而言,借助股票市場來實現良好的再融資舉措,利于公司的中長期發展,甚至可以開啟公司新的盈利增長點。然而,隨著市場規模的壯大,上市公司家數的水漲船高,再融資已然成為了部分上市公司的變相圈錢的渠道,而部分上市公司打著熱門概念題材的旗號,卻輕松獲得數十億,乃至上百億的再融資規模,但再融資完成之后,卻并未從實質上起到提振公司的效果,反而成為了赤裸裸的圈錢行動,這顯然是市場存在已久的弊病。
自今年11月份以來,A股市場IPO發行節奏明顯加快,基本上實現一周一批次的發行速度,而月均IPO籌資規模也達到了200億元以上。與此同時,從相關數據獲悉,A股市場的再融資審核趨嚴,甚至存在部分上市公司已經完成過會,卻遲遲不能夠獲得核準批文的現象。實際上,對于A股市場來說,如果IPO發行提速,但通過再融資審核趨嚴來降低再融資的規模,卻能夠起到一定的對沖影響,降低IPO提速對市場存量資金的分流壓力。
在A股市場中,通過IPO完成發行上市的目的,確實很艱難,而A股市場長期存在的IPO堰塞湖問題,也遲遲未能夠得到實質性的泄洪,這對于不少中小企業而言,也是難以滿足其融資的真實需求。與之相比,借助定增等舉措來完成再融資的策略,卻存在耗時短、效率較高等優勢,這對于上市公司而言,也能夠滿足其再融資的需求,以達到開發更多新項目、打開盈利新增長點的目的。但,從多年來的情況來看,A股市場中利益輸送的現象依舊屢禁不止,而借助再融資間接實現利益輸送的問題也是不可小覷。
2016年,稱得上A股史上第一融資年,總募資額度高達1.62萬億,并高于2015年1.55萬億的募資水平。不過,需要一提的是,與15年相比,16年A股市場的環境卻截然不同,而身處震蕩行情的A股市場,似乎并未能夠承受得住如此龐大的融資壓力。
確實,從數據上可以進行對比,15年上半年A股市場處于牛市瘋狂上演的時刻,而當時股市兩融余額峰值高達2.27萬億,市場最大單日成交量能高達2.3萬億。至于場外配資規模,更是難以估算,或高達2萬億以上的水平。進入15年下半年,隨著IPO的停發,市場抽血壓力稍有減緩,但再融資壓力依舊居高不下,對市場的沖擊影響依舊不可小覷。
與2015年相比,2016年的A股市場更傾向于平穩的表現,整體波動率大幅下滑。其中,A股市場全年兩融余額基本上處于8000億元至1萬億之間運行,最高峰值還不能夠恢復至去年年底的水平。至于場外配資,卻基本上遭到市場的清理,新增流動性涌入力度驟然降低。除此以外,對于今年兩市的日均成交量能,最高峰值也不到8000億元的水平,而低峰時,兩市日均成交量能僅有3000余億元。由此可見,與15年相比,16年的A股市場的投資吸引力顯著降低,但面對1.62萬億的全年融資壓力,確實對股市構成了巨大的負擔。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