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羅冰:富海做自己最擅長的事
九曲黃河,奔流不息,它以天然偉力造就了雄奇壯闊的黃河三角洲,這里風景秀美、人杰地靈。在這片年輕的土地上,一個現代化的企業――富海集團有限公司應運而生。短短幾年的時間,她如一艘鼓滿風帆的大船,乘長風,濟滄海,駛入市場經濟的海洋。多年來,集團董事長以“每天超越自我,時刻追求卓越”的經營理念,帶領“富海團隊”實施多樣化經營戰略,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用義無返顧的追求書寫著黃河驕子的風采。
他,一個鐵骨錚錚的山東漢子,憨厚、樸實、果敢、自信;他,又有別于一般的山東漢子,成熟、睿智、穩重、超前。
從5年前的一千萬元啟動資金,到現在的2.86億元總資產;從單純的運輸經營到今天的融建筑安裝、房地產開發、餐飲娛樂、物業管理、貨物運輸、石油化工諸多行業于一體的大型有限公司;從成立之初的三個子公司發展到如今的石化公司、運輸公司、建安公司、房地產開發公司、富海餐飲公司、物業公司六個子公司,和勝利油田國際石油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東營長安酒店有限公司兩個參股公司。他,是奇跡的締造者,是搏擊商海的弄潮兒。他,就是東營市政協委員、東營富海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羅冰。
我從未退縮過
經濟導報:羅董事長你好!前不久,公司剛剛度過了自己的6歲生日,回顧6年的創業歷程,你感觸最深的是什么?
羅冰:今年3月18日,是富海公司成立6周年的日子。回顧公司6年來走過的道路,雖然曲折坎坷,但卻充滿了創業的激情和收獲的喜悅。6年來,最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擁有了一個團結實干、開拓進取的班子,擁有了一支敢打硬仗、勤奮敬業的員工隊伍。
在6周年紀念會上,我就和全體職工說:我們不能忘記過去!忘記過去,就等于忘記歷史。富海集團之所以發展到今天,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績和規模,是所有經營者和全體員工共同努力的結果。沒有昨天的付出,就不會有今天的收獲;沒有過去創業的艱辛,就不會有現在初步成功的喜悅。可以說,我們走過的每一步,我們經歷的所有挫折和取得的每一點成績,都凝聚著大家的心血和汗水,所有這些,不但我們自己永世不忘,成為我們進一步發奮圖強、開創未來的不竭的精神源泉,還將成為我們教育后代、引導子女艱苦創業、奮發有為的重要資源。我們共同用自己的雙手創下的這份事業,已經和我們自己的未來、家庭的幸福、后代的成長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經濟導報:聽說你當時才25歲,是區政府最年輕的中層干部,從政應該說是前途無量,你出于怎樣的考慮毅然辭職下海?
羅冰:當時,我在河口區政府辦公室工作,擔任著值班主任、小車隊長、區政府招待所副所長等多個職務,許多人的確做夢也想不到我會“下海”。1992年春天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后,我就陷入了到社會下海創業還是繼續在機關工作的思考和選擇之中。下海經商,自己一無資金,二無技術,搞不好會嗆一大口水;而繼續在機關工作,將來提個一官半職,不成問題,以后的生活肯定會一帆風順、衣食無憂。
但經過反復權衡,1992年12月30日,我終于痛下決心,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和朋友們的善意勸阻,毅然決然地辭去所有職務,投身商海。
當時,我每月的工資只有100多元,還有一個剛剛兩周歲的孩子。
辭職下海的時候,我身上揣著自己省吃儉用積攢下的工資和出差費總共700多元錢,辦完注冊登記、交納完各種規費,雙手捧到營業執照的時候,我已經一分錢都沒有了,真的是房無一間,地無一垅,連個立錐之地都沒有。最后,在領導的關心和朋友的幫助下,借了一間房子作為辦公室,連上線和別人共用一部電話機,就這樣,開始了自己12年的創業之旅。為了籌集開拓業務必須的資金,在借錢無門、貸款無路的情況下,我從一個鄉鎮供銷社以高價賒進化肥,再以低價賠本賣給農民,用這種辦法,我籌集了自己第一筆較大額的周轉金,再以自己的經營所得去償還供銷社的賒欠。其間所飽嘗的酸甜苦辣、人情冷暖,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就能說清。我曾經駕駛大貨車連續行駛近20個小時,也曾十幾天身上只有幾十塊錢。但我心中有個美好的夢想,我從未退縮一步。經過6年辛苦打拼,公司的事業逐步有了起色。
進退有序成大業
經濟導報:我在你的簡歷中注意到,下海后,你還曾經在華聯石油化工廠擔任過一段時間的副廠長。
羅冰:情況是這樣的,1997年,正當我準備進駐東營開發區,再謀新的發展的時候,區領導找到我,要我去華聯石油化工廠任副廠長,主要負責原材料的購進工作。我思前想后,覺得一個人不能光想著自己掙錢,關鍵時刻,還應為一直關心自己的領導排憂解難,為區里做點力所能及的貢獻。就這樣,我找到當時任團市委書記、之前擔任東營市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的田治穎書記,退掉了在東城黃金地段以每畝5萬元取得的一宗土地,來到華聯石油化工廠任職。
經濟導報:假如你那時不退,現在可是一大筆財富。
羅冰:現在,那塊地每畝100萬也買不到了!雖然說自己在經濟上受了很大的損失,但我無怨無悔。來到化工廠后,為了企業的發展,自己畢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在化工廠資金緊張,原料款不能及時兌現的情況下,先后協調購進原油30余萬噸,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原材料供給不足的矛盾。另外,在這個行業我得到了許多金錢買不到的東西,為日后的創業打下了基矗經濟導報:說起來,富海公司應該是在這段時間成立的。
羅冰:是的。1998年3月18日,我作為主要發起人,注冊成立了富海公司,當時的主要目的是想為化工廠提供產前產后服務。
經濟導報:當時的注冊資金有多少?
羅冰:當初,公司名稱是東營市河口區富海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金為1000萬元;后來,隨著業務發展的需要,又更名為東營富海實業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增至2100萬元。剛開始,我們主要以服務河口石油化工廠為主,公司所屬的運輸公司、原油供應公司、成品油銷售公司分別從不同的方面支持化工廠的生產和經營。
2000年元月份,在成品油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市石油公司退出了化工廠的經營。我意識到富海公司面臨著一次很好的發展機遇,最終決定自籌資金啟動化工廠的經營。然而,事事難料,正當我們的經營紅紅火火、收益豐厚的時候,化工廠的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們被迫退出化工廠的經營。
經濟導報:從化工廠被迫退出,對公司來講應該說是痛苦的,對你本人來說也算是個不小的考驗。
羅冰:創業過程中,一些挫折是難免的,關鍵看你有沒有毅力,能不能挺過來。現在,反過來看,受點挫折有時候不見得就是壞事,假如沒有當初這次挫折,或許公司發展不到如此規模呢!我想古人說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就是這個道理。
從化工廠退出后,為了爭取生存空間,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經過積極努力,2001年1月21日,我們投資1800萬元參股濟軍基地石油化工廠,改制成立了有限責任公司,業務范圍開始向更廣闊的領域邁進。
2002年,區政府為了啟動化工廠的生產,和富海公司一道積極推進華聯石油化工廠和濟軍基地化工公司的整合重組,經過長時間的協商,但由于軍隊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兩廠的整合最終沒能夠完成。
經濟導報:整合重組過程中,雙方的分歧究竟在哪?你最終選擇了從濟軍基地化工公司退出,聽說,當時正值回報的高峰期,作出這樣的抉擇的確需要一定的勇氣和膽略。
羅冰:當初,根據董事會的意見,2003年4月東西兩廠分開經營,但是分開經營并不是富海公司的目的,我們的最終目標還是兩廠的整合。兩廠分開經營后,東廠常減壓裝置和催裂化裝置不配套,而西廠沒有深加工,這就給兩廠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在與東廠各方股東溝通時,我們認為整合利大于弊:一是可以實現一、二期裝置的配套;二是整合后資源配置相應增加;三是整合后可以抵御一定程度的政策風險。而軍區基地的意見是不同意整合,而是新上一套50萬噸的常減壓設備。在現有基礎上新上這套裝置,需要投資2000萬元,如果不擴大資本,勢必增加公司負債,另外,原料也成問題,同時因國家和省里對煉油企業的政策,也帶給企業巨大的風險。兩廠整合的優勢,正是東廠新上的50萬噸的常減壓設備的劣勢,因此,我們不同意新上裝置,而軍區基地方面不同意兩廠整合。如果兩方各執己見,無疑會給東廠的多方股東帶來巨大經濟損失。軍區方面堅持其資本不增加也不減少,唯一的辦法就是我們轉讓股權。我們不能為了一個產業而影響富海的品牌,不能因為眼前的利益而做企業的罪人,更不能因為眼前的利益而侵害東廠職工的利益。
最后,公司董事會經過反復研究,決定在濟軍基地化工公司已步入發展的快車道并處于獲利的關鍵時期,轉讓股份,撤出經營,來激活我們自己的化工廠,和我們曾經在一起工作、奮斗過的華聯化工廠的兄弟姐妹一道,拓展我們的生存之路和發展空間。我們的想法得取了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包括分管全區工業的張兆明副區長的大力支持。雖然我們當時從東廠退出,但我們仍從石化行業發展,并進一步明確石化產業的主導方向。
經濟導報:我們注意到,在公司多元化經營格局中,形成了以化工和房地產開發為主的兩條產業鏈,這兩個產業互不相干,之間會產生矛盾嗎?
羅冰:我們公司有個原則,就是做自己最擅長的事。石化、房地產的資本回收期短、回報率高,可以帶動現在企業的發展,實現資本積累,同時,也是我們最熟悉的兩個行業。房地產開發是目前公司第二大主導產業,它帶動建安公司、物業公司形成了一條產業鏈。
另外,為了公司未來的發展,我們正積極考察替代項目。目前,初步確定了中科院彭院士的兩個高科技項目,利用這兩個項目包裝上市,進行直接融資,這是我們公司下一步瞄準的目標和方向。
企業靠人才和文化取勝
經濟導報:美國GE公司前任CEO韋爾奇認為,文化是永遠不能替代的競爭因素,企業靠人才和文化取勝,你如何看待這一說法?
羅冰:我很贊同這種觀點。21世紀應該說是文化管理的時代,是文化創富的時代。企業文化將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是企業管理最重要的內容。企業文化是一種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