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鞋服企業:快進快出跟緊天氣步伐
進入7月后,天氣漸熱,記者發現,市區不少服裝店都在其店鋪最顯眼的位置擺出了新款的吊帶裝、牛仔短褲。市區南俊路一服裝店老板告訴記者,清涼吊帶衫、寬大連衣裙是這段時間特別好賣的商品,一天能賣出20多件,日銷售比上月翻了兩倍不止。
夏裝設計融入天氣因子
服裝的經營跟季節氣候息息相關,早在兩年前,瑪卡西尼服飾在開拓國內市場時就吃過忽視天氣因素的虧,2008年的春夏季新品設計,該企業沿用了2007年秋冬季產品黑、白、灰用色,未考慮到夏季高溫天氣使人們偏愛穿著色彩鮮艷的衣服,這導致新品上市后銷售情況不盡如人意。在隨后兩年里,該企業在春夏新品設計時充分將天氣因素考慮在內,而春夏產品的銷量也開始回升。
“今年的夏裝產品早在半年前就已經完成設計研發。”彬伊奴董事長王仁獎告訴記者,對傳統服裝生產企業而言,要將半年后的天氣因素考慮到服裝設計中,其難度和風險都頗大。
雖然難度大,但并非無計可施。王仁獎認為,服裝企業可以收集前幾年的天氣變化趨勢圖,根據天氣數據綜合考評下一年春夏季產品的布料選擇、色彩選用等。此外,品牌專賣店遍布國內市場的企業,在產品設計時還需要考慮東西南北的季節氣候差異,根據各地天氣變化調整發貨的具體時間。
快進快出跟緊天氣步伐
對我市服裝業而言,氣象信息已是決定賺錢還是虧本的重要情報。只有充分利用“天時”,企業才能精確捕捉氣象變化帶來的巨大商機。那么,如何由“靠天吃飯”轉為“用天吃飯”?業內人士認為,服裝企業或可借鑒近年來在國內頗為走紅的“快時尚”模式。近年來在國內走紅的ZARA、H&M等品牌是“快時尚”代表,這些品牌通過國際大牌最新款發布會及其他渠道搜集時尚信息進行整合設計,然后生產銷售,“一種新款12天就可以上市”,非常之快。泉州的服裝生產企業在沿用傳統生產模式的基礎上,可嘗試投入部分資金和生產線使用“快時尚”模式進行新品生產,由于“快時尚”模式生產周期短,完全能跟緊天氣變化的腳步,企業將天氣因素充分“融入”新品設計成為可能。
事實上,我市部分鞋服企業早已迎風而動,祭出快速時尚大旗。上月,晉江一運動品牌召開發布會表示將啟動“快時尚”的發展路線,從國外引進先進的快速反應流水線,為‘快時尚’運營提供了后盾。
而安踏則依靠自建的22條鞋類生產線和2個服裝生產基地,成功實現了“25天完成訂單”,對市場實現快速反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