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屆中國國際紡織品服裝貿易展覽會紐約開幕
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主辦,中國國際貿促會紡織行業分會與法蘭克福展覽(美國)公司共同承辦的第11屆中國國際紡織品服裝貿易展覽會暨紐約國際服裝采購展、紐約國際家紡面料展、Texworld USA服裝面料展在紐約曼哈頓賈維茨會展中心隆重開幕。
記者在現場看到,今年的展廳明顯比去年大了許多,參展廠家多了,展廳布置得也顯得更加氣派。主辦單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本屆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展覽會(紐約)可視作一次全新的亮相,其“新”體現在從承辦方到展會模式等方方面面,其中最核心的內容是展會自身越來越國際化。這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與國際品牌會展公司聯手,打造品牌展會。今年,法蘭克福展覽(美國)公司加盟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展覽會(紐約),被業界看作是一種優勢互補、強強聯合,一方面可以發揮紡織貿促會在中國紡織服裝行業中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法蘭克福展覽公司的全球網絡,共同應對后金融危機時代給全球紡織服裝供應鏈帶來的新機遇與新挑戰。
第二,本屆展覽會最大的一個亮點是“1分3”。這三個展會分別是TWUSA—美國TEXWORLD服裝面料展、IASS—紐約國際服裝采購展、HTFSE—紐約國際家紡面料展。第十一屆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展覽會的中國參展商將按照展品類別以中國展團的形式分別嵌入到這三個專業展覽會中。之所以采取這種三展聯辦的方式,意在最大程度地突出產業鏈上下游銜接的優勢,為國際采購商提供一種“一站式”的集約、高效、便捷的采購方式,同時為包括中國參展商在內的全球紡織服裝生產企業帶來新的商機。如此突出行業特色的采購展覽會在美國還是第一個,特別是在立足美國東海岸傳統的紡織品服裝商圈。三個展會的總展出面積達 12500平方米 ,其中TWUSA(服裝面料展)有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240家企業參展,展出面積8000平方米 ,中國參展商有120家;IASS(服裝展)匯集了來自8個國家和地區的85家參展商,展出面積2500平方米 ,中國參展商有78家;HTFSE(家紡面料展)參展商有71家,來自7個國家和地區,展出面積2000平方米 ,中國參展商有48家。在辦展理念上,本屆展會延續了貿促會和法蘭克福公司舉辦精品展和品牌展的思路,不盲目地為做大展覽會而降低對參展商的要求,對三個展覽會的展商資格進行了嚴格審查,確保參展商都是直接生產商,以便美國買家減少中間環節,降低采購成本。
第三,在邀請專業觀眾方面,除了利用常規的平面媒體和網絡媒體的廣告和宣傳外,今年為了突出產業鏈和國際供應鏈上下游銜接的優勢,加大和突出對設計師的邀請力度。現在美國不少品牌企業開始逐步采用設計師負責制,設計師不僅僅是提供產品設計,為保證他的設計思想能夠完整體現在最終產品中,設計師在面輔料采購選擇、成品生產的各個環節享有更大的發言權和自主權。因為設計師的觀展不但能給展商帶來訂單,更重要的是會帶來市場需求趨勢的判斷和預測,對參展企業從更高的層次了解和把握市場將受益匪淺。目前美國收到的在線預登記觀眾已經有1000多家企業,市場反響較好。
據了解,本屆展會從籌備之初,就確立了要塑造品牌展會的概念。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品牌展會,除了參展商及專業觀眾要體現出國際性外,同時也能讓參展商獲得訂單以外的東西,增強國際話語權。
參加本屆展會的246家中國參展商,從總體上看,主要來自浙江、江蘇、廣東、上海等地區,與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基地的分布基本一致。此次與國際化大公司合作,對我國這些主要出口市場來說,可以依托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產業體量大、上下游配套齊全的整體競爭優勢,積極主動地整合全球紡織供應鏈,以開放的姿態和全球業界謀求更高層次的合作以實現共贏,同時可以利用這個契機以低碳清潔生產、社會責任為牽引,提高科技和品牌貢獻率,實現全行業從全球供應鏈的低端向中高端的跳躍。
本屆展會采取的新形式,由于順應了當前行業發展的潮流,因而受到企業的肯定,在一些產業集群地反響熱烈,紹興縣、嵊州市、吳江盛澤、東莞茶山等都組織了眾多企業參展。經過了這些年的探索,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地方政府逐漸認識到抱團參加國外品牌展覽會的重要性,選擇一個專業的品牌展會,對于企業和產業集群開拓國際市場來說,是最好的捷徑,可以促進產業集群的整體提升。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尤其近年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區域合作不斷加強的背景下,中國與周邊鄰國的紡織服裝業都得到快速發展。通過和東南亞、南亞等周邊鄰國建立更緊密合作關系,中國紡織服裝業完整的產業鏈形成了有效的延伸。中國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到現在需要更大的國際性展會平臺作為競技的舞臺。
在主辦方眼中,未來TWUSA、IASS HTFSE三個專業展覽會平臺,將是以中國制造紡織品為龍頭,集合亞洲地區重要的紡織品服裝資源的全球紡織品貿易展覽會。
依托強大完整的產業鏈,中國企業有信心也有胸懷在與周邊鄰國競爭對手同臺競技中展示自身更強的競爭實力。因為在國際金融危機下,中國紡織業在寒流中仍保持了發展勢頭。在自己主辦的國際性展會上,把近些年調整結構、注重能力提升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讓中國紡織業有了更多的國際話語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