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制革清潔生產和環保技術走在了行業的最前沿
10月25日訊,“喝”進黑水,卻“吐”出清水,再循環利用。10月19日,在位于晉江的興業皮革公司污水處理車間,記者看到,散發著刺鼻氣味的工業廢水,經過先進的環保技術處理后變得清澈見底,公司董事長吳華春當場“咕咚咕咚”喝了兩口,“沒有污染的行業,只有污染的技術。”他自豪地說。目前,該公司已成功實現了清潔生產、五水分流分治、達標排放和中水回用,制革清潔生產和環保技術走在了行業的最前沿。
作為全國環保風暴”拉開序幕——一張張“限產”緊急通知,讓全省皮革企業集體陷入恐慌,遭遇史上最痛苦的“黑色十月”。全省90%以上皮革企業被責令關閉、停產或限期整改。
“正是因為這種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才讓眾多原本心存僥幸的皮革企業痛定思痛,積極修煉內功,實現自我救贖。”晉江市環保局局長陳文藝告訴記者,全省109家皮革企業中有77家集中在晉江,“如果說,以前晉江皮革企業是被動地做環保,那么經歷了這場‘風暴’之后,‘環保’理念已經深入他們的骨髓,成為一種主動的意識。”
據介紹,僅此一年時間,晉江皮革企業投入用于污染防治與清潔技術改造的資金就達數億元,投入之大,前所未有。
經過積極整治,福建省皮革行業不僅成功跨越環保“門檻”,更實現產業結構調整質的飛躍。一部分無力治污的小制革企業已實現轉產,徹底退出皮革行業;很多中小皮革企業正醞釀突破家族式經營模式,積極聯合重組,以增強實力;一些大企業則成功實現轉型升級,“轉”出一片新天地。
“這一年,對我們皮革企業而言,不是犧牲,而是一種提升。”興業皮革公司總裁孫輝躍告訴記者,作為全國皮革龍頭企業,興業皮革通過自主創新成功研制出一套清潔化生產和微生物處理技術,徹底解決氨氮指數超標這一皮革污染治理中最頭痛的難題,公司140萬標張產能已達到制革行業先進產能,大大提升了國際競爭力。更令人興奮的是,公司開始嘗到循環經濟的甜頭——使用新技術實現中水回用后,每噸污水處理成本從7元左右降低到5元左右,企業產值不但沒有降低,反而穩步提高,預計今年將超過10億元。“環保對于企業而言,不是成本,而是投資,是效益。”
“福建皮革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步伐走在了全國的前列,污染防治技術達到世界行業的領先地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制革專家石碧高度贊賞福建皮革行業整治的效果。在他看來,福建皮革行業已經找到了一條良性循環的發展模式,通過源頭控制和終端治理實現污染物達標排放,通過產業升級改造實現經濟與環保的雙贏,值得在全國推廣。
“用環保減排指標來倒逼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十二五’期間,環保將在優化經濟增長中發揮更加突出的作用。”省環保廳和省經貿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十二五’期間,福建省將轉變皮革行業發展方式,努力構建綠色皮革產業體系,打造綠色皮革產業基地和專業園區,推動福建省皮革產業由大變強、走上綠色發展之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