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紡織服裝:“中國名牌”和“百強”最多
浙江:第二;江蘇:第三;上海:第十——這是今年中國服裝協會公布的2009年全國服裝產量的部分排名。浙江、江蘇和上海去年全年服裝產量占全國的比重分別為18.06%、15.95%和1.64%,三者合計占全國的35.65%。
這個結果也是服裝產業中的分量。
今年5月24日國務院正式批準實施的長三角區域規劃中,對長三角的界定依然是16個城市:核心城市上海、江蘇八大城市(南京市、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鎮江市、揚州市、南通市、泰州市),以及浙江七大城市(杭州市、寧波市、紹興市、湖州市、嘉興市、舟山市、臺州市)。
長三角區域規劃中認為,該地區區位條件優越,自然稟賦優良,經濟基礎雄厚,體制比較完善,城鎮體系完整,科教文化發達,已成為全國發展基礎最好、體制環境最優、整體競爭力最強的地區之一。
在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版圖中,長三角區域的優勢和重要性也毋庸置疑。
浙江:
市場意識強產業集群多
浙江紡織產業鏈長,產品品種多,“一鄉一品”、“一縣一品”的塊狀經濟是浙江紡織產業的一大特色。市場組織程度高,國際依存度大;民間資本活躍,企業家市場競爭意識強;紡織產業設備在全國較為先進,勞動生產率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企業信息化具備一定水平,在全國居于前列。
浙江紡織服裝產業有一大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產業集群,比如紹興、蕭山的化纖織造業,寧波、溫州和杭州的服裝業,諸暨、義烏的襯衫和織襪業,嵊州的領帶業,象山的針織業,海寧的經編業,余杭、海寧的裝飾布業等。
杭州海關近日對外發布的浙江今年前三季度外貿進出口情況顯示:在主要外貿省市中,浙江省外貿恢復性增長勢頭較好,進出口增速均為6大外貿省市(按進出口總額排序,依次為:廣東、江蘇、上海、北京、浙江和山東)首位。從出口產品來看,紡織服裝仍然是出口主力。前三季度,浙江省分別出口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服裝及衣著附件184億美元、184.9億美元,同比增長32.8%、18.3%。
江蘇:
萬億產業教育先行
上世紀80年代江蘇鄉鎮紡織服裝企業遍地開花,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民族品牌,上世紀90年代后,江蘇紡織工業向更高層次發展,不少企業紛紛上市進入證券市場,開始資本運作。
去年江蘇紡織服裝業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提出了“傳統產業品牌化”的戰略口號。2009年全省紡織服裝業實現工業總產值8730億元,完成銷售收入8601億元,與上年同比分別增長了8.47%和8.79%;服裝業實現利潤350.12億元,比上年增長24.25%,三項主要經濟指標均位居全國前列。
江蘇省紡織服裝產業已由十幾年前的不足1000億元,發展到今年有望突破一萬億元,其中僅江蘇紡織服裝出口大概可達2000億元。也就是說繼江蘇的機械工業、電子工業以后,又一個萬億級產業產生。這意味著江蘇紡織服裝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另外,江蘇的勞動力素質比較高,它的基礎在于各類各層次的大中專學校。江蘇是教育大省,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十年來,江蘇高等教育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現有普通高校142所。江蘇省有服裝教育高職類、本科類院校30多所,在校學生近5萬人。還有三個專門的紡織學院:常州紡織學院、南通紡織學院和鹽城紡織學院,每年紡織專業畢業生約有一萬名。這為江蘇乃至長三角地區的紡織服裝業提供了智力和科研支持。江蘇紡織服裝企業中的大中專以上專業人員的比例在全國都名列前茅。憑借這一優勢,江蘇紡織產業鏈不斷延伸,還吸引了大量外資的進入{page_break}
上海:
產業配套創意引領
上海服裝業歷史悠久,是中西服飾文化的交匯點,也是海派服裝服飾文化的發祥地。
上海紡織業工業門類齊全,工廠、科研、院校集中,配套協作信息交流及時,再加上上海的金融、交通、商業、外貿發達,優勢得天獨厚。
近年來,上海紡織服裝企業多元化發展,出現兩極分化,企業平行發展的格局被打破。龍頭企業依靠科學管理、品牌創新、完善的銷售網絡、人才及產品開發優勢,強勢特征明顯。
今年,上海“世博經濟”的市場聯動效應促使上海紡織行業主營業務收入恢復性增長,社會經濟效益顯著提高。
2010年上半年,上海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實現392.4億元,同比增長16.3%。
目前資料顯示,上海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基本已經走出虧損,進入全線盈利的階段。
另外,隨著國際一線著名紡織品、紡織服裝品牌大量涌入國內,國內消費市場兩極分化日漸嚴重,高端奢侈品給國內服裝業帶來諸多壓力,促使本土服裝制造工藝升級,也促使眾多創意設計企業紛紛涌入上海。
長三角:
“中國名牌”和“百強”最多
長三角作為國內紡織服裝業最活躍的區域之一,已形成了多個服裝服飾產業集聚地,如寧波和溫州的男正裝、常熟的羽絨服、杭州的女裝、海寧的皮裝、桐鄉的羊毛衫、織里的童裝等。長三角區域的服裝產業具有產品種類齊全、生產規模大、產品檔次清晰等優勢。
并且,和珠三角地區承接“洋品牌”加工不同,作為我國傳統紡織服裝生產基地,長三角是鄉鎮企業和民營經濟煥發出生機的產物,產生了許多本土品牌。像一些被消費者熟知的品牌:杉杉、雅戈爾、波司登、三槍、海螺、紅豆、雅鹿等都在長三角地區。
中國服裝協會今年公布了2009年中國服裝產業“產品銷售收入”、“利潤總額”、和“銷售利潤率”三項指標的百強企業,至此,百強企業評選已經走過了15個年頭。本報記者分析了15年服裝行業三項指標的百強企業前十名,從分布區域看,長三角是最大贏家,15年來,第一名均為長三角企業獲得,長三角也是獲得百強最多的地區。
今年8月統計了2001年以來獲得中國名牌的115家服裝企業。其中,浙江所占比例最大,高達31個;江蘇以14個僅次于廣東的15個名列第三;上海有9家獲得。浙江、江蘇和上海一共有54家,占115家企業的將近一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