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現在棉花不愁銷路 嚴把質量關
雖然今年棉花價格暴漲,棉商不再為銷路發愁,但經歷過數次"賣難"困境的新疆棉花購銷企業卻"居安思危",更加注重生產質量。
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尉犁縣郊區的銀豐棉業廠區,筆者看到了一幕奇特的場面:十余名工人頭戴白帽,口捂紗罩,蹲坐在小山一樣的棉堆下,不停地撕扯著棉花,不時把撿出的"異物"塞進身后的布口袋中。這些"異物"中,除了常見的頭發絲、牲畜毛,還有各種化學纖維絲。
這些被稱為"三絲"的異物是紡織企業最害怕的"致癌物",由于這些雜質和棉纖維著色能力不一致,在紡織印染過程中嚴重影響紡織品的質量。據一些紡織企業反映,由于三絲混入而導致客戶投訴、索賠和終止合同的現象屢見不鮮,給企業造成巨大損失。
在使用國產棉花的紡織企業中,揀三絲已成了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為挑出這些混在棉花中的"雜質",紡織企業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所花費的成本比得上同等重量的黃金。
銀豐棉業總經理馬焱樂告訴筆者,把挑揀三絲的工序從紡織企業轉移到棉花加工環節,可大大減輕紡織企業的負擔,這也是他的棉花贏得客戶信任的重要原因。他解釋說:"在加工前,挑揀三絲相對容易;而在加工后,這些纖維絲被軋花機碾碎,變得更加細小,肉眼很難發現,紡織環節剔除起來十分麻煩。"
銀豐棉業現有近20名工人,其中一半以上專門負責挑揀棉堆中的異物,收購高峰期還需要再雇人挑揀三絲,少則十余人,多的時候二三十人。雖然每噸棉花成本因此增加了幾十元,但由于三絲少了,銷價卻比市場上同級的棉花高出二百多元。
馬焱樂說:"現在棉花不愁銷路,更要保證質量!"由于企業對棉花交售的各環節都進行嚴格管理,銀豐棉業現在已經基本做到了無三絲。
與銀豐棉業一樣,嚴把質量關的做法在新疆各地已極為普遍。筆者在塔里木盆地的各個棉花收購企業中,都看到了挑揀三絲的場景。在新疆南部棉花集散地阿克蘇市,所有棉花收購企業都規定,只要進入廠區的棉花,都必須用棉布袋裝,運送和交售棉花的農民必須戴帽,否則拒絕收購。
在收購企業的嚴格要求下,塔里木盆地的棉農也逐步明白了"一損俱損"的道理,在萬頃棉田中,隨處可見拾花工的白色小帽與雪白的棉花融為一體,即便是在臨時堆放棉花的農家小院,連看家護院的狗也要穿上棉布罩衣。新疆塔里木棉農戲稱這叫"人戴白帽狗穿衣"。由于嚴把棉花質量關,如今內地棉紡企業都把使用新疆棉花看做提高產品質量的重要手段。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