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廠房”變身“紡織文化基地”
中國裳島:時尚與創意由此始發
2011年1月1日,由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江陰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江陰市新國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孵化基地——“中國裳島”。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代主席蘇葆燕、江陰市市政府的各位領導共同見證了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
“看到老廠區的變化我很高興,今天,我感覺它又煥發了新的活力。”再次踏入曾經工作過30余年的棉紡廠,這位老紡織人的心情有些激動。據了解,江陰市利用棉紡廠創建于1901年,前身為江陰利用紗廠,是江蘇省最早創辦的3個紗廠之一。近年來,由于多種原因,發展受阻。在利用棉紡廠改造面臨全新抉擇之際,江陰市政府考慮更多的是如何讓這些寶貴的城市工業遺產煥發出新的光彩。
“江陰是紡織之鄉,利用棉紡廠又是紡織企業,于是利用棉紡廠的改造項目確定為‘紡織服裝’的主題。以紡織工業為筋骨,服裝文化為血肉,我們期望利用棉紡廠能以另外一種形式展現在公眾面前。”此次項目實施方新國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衛國介紹道。近年來,江陰市紡織服裝業快速發展,紡織工業在全國的市場占有率近一半,并成為江陰市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海瀾之家”、“江蘇陽光”就是江陰極具代表性的企業。
通過籌建創意產業基地實現對工業遺產“舊貌換新顏”的案例并不鮮見,就如北京的“798”、上海的“紅坊”。那么,“中國裳島”又如何凸顯自身特色呢?“整個裳島是完全對公眾開放的一個場所,我們希望這里能成為一個創意產業的孵化區,為了充分挖掘江陰市紡織業發達的工業文化底蘊,初期的規劃囊括了蘇南紡織文化博物館、紡織設計研發中心、時尚文化體驗中心、后江南文化會所4類項目。”許衛國說。
為了打造中國紡織文化第一島,江陰市積極借鑒國外“SOHO”概念,充分挖掘老北門“島上”和原利用棉紡廠的現有資源,引進有競爭力、影響力的中外文化藝術機構和科技創意產業,“量身”實施創意文化主題的“中國裳島”專業化改建。如今,園區內的各場館建設在融合傳統工業廠房厚重、大氣等特點的同時,更突出了現代建筑簡約、時尚的特色。
開幕式當天,位于園區東南角的“紡織服裝體驗館”已對公眾開放。推開場館大門,眼前忙碌的不再是那一群帶著白帽、穿著白褂,面容清秀的紡織女工,來自江陰市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正在用白坯布在人臺上演示禮服的制作過程。展館內側,風格多變的面料、頗有歲月感的紡織器械,營造出濃厚的紡織文化氣息。穿過色彩回廊,各展示區域錯落有致的陳列著或現代、或民族、或帶有歷史色彩的服裝。在炫彩霓裳展區,多媒體的大量應用直接將人們帶入絢爛的時裝世界。
“這是一個不錯的開始,我們希望不斷引入國際、國內知名設計創意機構、產學研機構和時尚領軍人物,將‘中國裳島’打造成為國內紡織服裝企業的設計、展示和信息交流的平臺,市民體驗時尚的休閑場所。”許衛國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