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欲造鞋都東莞的轉型平臺
如果不是中國籃球圈內的資深人士,恐怕沒有幾個人記得宋濤是誰,也想不起來他叱詫風云的那些大場面了。
當姚明還是上海某小學的一年級新生時,22歲的宋濤便得到亞特蘭大老鷹隊青睞,成為經選秀獲得NBA比賽合約的中國第一人。第二年,即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開幕式上,高大英俊的他出任中國體育代表團旗手。
如今,這位2米08的大個子已步入中年,身份也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東莞駐臺招商引資辦事處代表。臺灣園的第一家進駐企業,就是由這位前籃球國手“穿針引線”請進來的,那家企業主要生產iPhone手機面板。
國手“出手”
在某種程度上,宋濤的故事正是輝煌過后的東莞轉型求變的生動縮影,而剛剛獲批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松山湖,是他們得以施展的共同舞臺。
因為一次意外的嚴重受傷,宋濤未能在NBA及奧運會賽場上充分展現其籃球天賦。抱憾退出國家隊后,他到美國舊金山進修和工作,結識了不少來自中國臺灣在當地經商打工的朋友。
恰好那時臺灣組織籃球聯賽,朋友們得知宋濤的名聲,就邀請他赴臺打球。仍對籃球念念不忘的宋濤欣然應約,并憑借出色表現成為寶島籃壇上的風云人物。期間與臺灣多位企業界精英球友相識,其中包括全球第二大集成電路代工廠臺灣聯華電子的總裁。
2003年,聯華電子在中國內地投資成立和艦科技(蘇州)有限公司,請宋濤前往助陣,擔任公司總裁助理和對外聯絡部總監,他一干就是五年多。
2009年初,宋濤受友人之托,要在珠三角找一個可以與臺灣產業對接的園區。他反復實地考察后,選擇了東莞松山湖,原因是經過七八年的開發建設,該園區的基礎設施已趨于完善,而且生態環境非常好,發展空間很大。
2009年6月,由宋濤牽線,聯華電子、聯華神通、裕隆企業、緯創資通、聯相光電、勝華科技、京元電子、公信電子、晶奇光電以及和艦科技等15家臺灣公司的董事長或總經理,組成號稱“東莞史上最強”的臺商高科技企業考察團,來到了松山湖。這些企業大部分位居全球IT及IC(半導體集成電路)前10強。
宋濤的心血并沒有白費。
2010年11月21日,即松山湖正式掛牌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第二天,位于園區東部,規劃面積近6.8平方公里的臺灣高科技園開園。
當天,總投資超過人民幣100億元(首期投資37億元)的東莞聯勝液晶顯示器有限公司項目,以及總投資60億元的臺灣洲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ED大型項目同時啟動,成為落戶松山湖臺灣科技園的頭兩家臺資高科技企業。
逆勢上揚
中國人有句古訓,來而不往非禮也。過去一年半來,對松山湖很感興趣的臺灣高科技企業三次組團造訪松山湖,松山湖管委會每次都組團進行回訪。
“這一次收獲還是挺大的,宏碁 電子、全球一動、京元電子、瑞昱電子都與我們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日前,剛從臺灣回訪歸來的松山湖工業區管委會副主任李航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東莞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副局長蔡康稱,東莞很早就跟臺灣地區開展經貿合作,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少數臺商到東莞的試探性投資,到后來整個行業整個產業的大規模投資,絕大多數臺資企業在東莞都獲得了很好的投資回報。
臺商在東莞投資比重最大的是IT產業,曾經流行一個說法是“東莞一旦堵車,世界電腦漲價”。作為臺灣中低端IT產業向國內轉移投資的第一承接地,東莞擁有厚實的行業基礎和產業配套,對引進臺灣高科技企業十分有利。
據悉,在松山湖劃出專門承接臺灣高科技企業的臺灣園,出自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的建議,東莞市政府也不遺余力地出臺優惠政策措施,這是吸引新一輪臺商前來投資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了臺資高科技企業外,來自日韓等國的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企業,也有意投資東莞,尤其是松山湖。東莞在上述三地專門設立了招商引資辦事處,宋濤就是經他們積極“挖角”后,才當上駐臺辦事處代表的。
實際上,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自成立以來,一直是“世界工廠”東莞的“異類”。據統計,自2005年到2009年,松山湖園區工業總產值4年間增長了10倍,年均增長率達81%,稅收增長20多倍,年均增長率達120%,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年均分別增長108%和256%。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肆虐期間,東莞整體經濟受到重創,不少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廠商倒閉或停工,唯有松山湖園區企業逆勢上揚,2008年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甚至超過100%。{page_break}
“東莞創造”
據松山湖工業區管委會官員徐立青介紹,他們在招商引資時看重的,首先不是企業投資額的多少,而是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科技帶動能力有多大。
2007年,全球領先的電信解決方案供應商深圳華為進駐松山湖,廠房規劃用地50萬平方米,共投資人民幣40億元,他們帶動了不下3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業在鄰近松山湖的虎門、常平等鎮落戶。
2009年4月,法國CTC集團投資人民幣400萬元,在松山湖建立鞋類質量檢測中心。CTC鞋業皮革專業技術中心是獲法國國家級認證的專門機構,直接參與歐盟鞋業技術準入標準的制定,在全球范圍為國際貿易商提供鞋類、皮革制品的檢測報告、驗貨、研發等服務。
迄今為止,東莞有制鞋企業超過1500家,與之配套的鞋材、器材生產企業達到5500多家,2008年,東莞市出口鞋共計5.4億雙,但對歐盟出口鞋僅為6151萬雙,只占一成多一點。上述權威檢測中心的到來,無疑是東莞制鞋業加速拓展歐盟市場的福音。
徐立青稱,目前松山湖園區內的科技研發機構已超過50家,有些是進園的高科技企業設立的,也有華中科技大學制造工程研究院、廣東電子工業研究院、廣南工業設計院、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研究院等9家科研機構設立的分支機構。
東莞市科技局正準備以這9家研究機構為核心,整合組建“東莞產業機構聯盟”,組織300名不同領域的專家,為東莞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全方位的資金、管理、高端人才和技術支撐等一站式服務。
徐立青說,三年前,位于松山湖北區的華為南方公司一些車間剛剛投產時,上下班高峰期的場景蔚為壯觀:廠房大門口接送員工往返深圳的大巴排成一長串,管委會不得不專門安排交警封路開道。
但如今這一“奇景”已不復存在。當初那些因松山湖園區配套欠完善而不愿住在公司宿舍的華為員工們,都覺得這里環境很好,生活方便,不想天天兩邊跑了。
徐立青說,政府開發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的初衷,就是希望提供一個比較好的環境,吸引優秀的企業和中高端人才到東莞來發展。
而曾先后在美國、中國臺灣及蘇州等地生活和工作過多年的宋濤說,松山湖是他印象中最美的科技園。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