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制鞋企業誠信拷問 危機重重遇困境
從三年前三鹿“毒奶粉”事件到2010年霸王產品含致癌物質的曝光,從兩年前沸沸揚揚的卓越網“25元門”到淘寶網的“秒殺門”,從一年前媒體抖落出農夫山泉9種食品飲料二氧化硫超標到康師傅瓶裝水用自來水作水源的劣行被舉報,從去年五糧液(34.09,0.60,1.79%)在國內A股市場因涉嫌偷逃稅和虛增利潤而遭證監會處罰到中國赴美上市企業由于財務造假時下正遭遇大范圍的法律訴訟……一樁又一樁令人咬牙而悲惋的故事正指向一個古老而常新的命題——中國企業的誠信正面臨可怕的褻瀆與破壞。
從亞當·斯密到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從哈耶克到塞繆爾遜,經濟學家從市場經濟成功與挫敗的歷史中反復告訴著人們一個最為簡單的游戲規則:守誠者得市場,失信者失人心。
溫州人不會忘記他們為信用缺失所付出的巨大代價。20年前,溫州冒牌劣質鞋充斥市場,導致上海、杭州等十幾個城市火燒溫州鞋,大小商場貼出安民告示:“本店無溫州鞋”。溫州一時成了假冒偽劣的代稱,企業不敢打本地牌,只好與外地廠商聯營。雖然后來溫州人多次宣布與假冒行為訣別,但其曾經失足丟失的市場卻是留在溫州人心中的永遠之痛。由此筆者想起了時下正在熱播的電視連續劇《養父》中主人翁的一句話:“往往一句謊言需要用幾十句乃至上百句真話來掩蓋?”
世界銀行副行長、知名經濟學家林毅夫評論說,信用差是當前內需不足、消費不給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老百姓買東西時總擔心買了假煙假酒毒米毒菜,炒股時害怕會碰上“鄭百文”、“銀廣夏”那樣的事件,出門旅游不知是否會上當挨宰,人們怎么會有安全感?怎么會痛痛快快地花錢呢?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負責人、金融專家趙海寬說,由于信用關系不佳,企業不敢大膽投資,銀行不敢正常放貸。舉個例子,據調查,在未得到貸款的中小企業里,近50%是因這些企業資信程度差,未付銀行利息及有逃廢債記錄,或是沒人愿意為其作擔保,使銀行不得不“惜貸”。無獨有偶,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企業系統調查發表的中國企業信用調查報告顯示,目前企業采購原材料和生產設備極不放心,企業擔心買來的原材料和生產設備不好,怕買的是假冒偽劣產品,占了調查對象的77.9%。有62%的企業認為,在商務活動中,一定要小心防止上當受騙。而僅僅是因為我國一些企業信用不高乃至失信,導致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損失約6000億元人民幣。
對外開放,不可逆轉,但誠信危機卻在肆虐和惡化著我們的對內和對外商務環境。據中國外企協會調查,外商認為在華投資最大的風險之一就是信用。比如,有的外企因品牌屢被侵權,只好撤資或不再追加投資;許多在華外商反映,在華最頭疼的一件事不是如何賺錢,而是如何打假。據悉,外企優質品牌保護委員會的幾十家跨國公司,產品在中國被仿冒率有的達到50%—60%,各公司用于打假的費用一度高達每年50萬—200萬美元。其實,與外資在中國因為本土企業誠信缺失和不正當競爭而倍顯無奈相比,中國企業由于自我信用的殺戳而在境外遭遇的痛苦更加沉重。據悉,由于大量中國企業涉嫌財務造假,美國證監會正在考慮抬高中國企業的上市門檻,未來中國企業進入納斯達克將更加困難,可怕的是,美國監管機構極有可能對中國上市公司來一次徹查和驅趕風暴,果真如此的話,將會有20%的中國上市企業面臨折戟沉沙之災。
市場如布,總有縫隙,用商家們口頭的這句生意經來透視中國市場的發育狀況,我們定會發現市場的不足和缺陷。在經濟學看來,無論是生產還是消費,不管是投資抑或交換,各種交易行為的發生都必須建立在參與者對信息的充分了解基礎上,否則,占有豐富信息資源的一方在進行決策時就可能會利用自身相對于另一方的信息優勢來構造信息不對稱下的交易局面,從而達到自身經濟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而恰恰是這一點,我國市場的表現似乎格外裸露。產品質量信息不對稱、會計信息不對稱和勞動力效能信息不對稱,使本來處于弱勢的消費者和投資者在“無知”中遭受欺騙和宰割,而搜索信息的漫長周期和高昂成本更使單個主體獲取信息的可能性大打折扣。一方面,買方市場迫切需要相關信息,另一方面,市場信息資源又供給不足,于是,股市“黑嘴”派上了用場,市井“贗品”登上高堂,“吹牛大王”有了市場……神奇的埃米麗·狄金森在其詩中這樣寫道:“門里門外,不寬也不窄的門縫,那是橫亙在你我間的海洋。”信息資源渠道的狹窄只能使消費者與投資者同相對于自己期待的產品處在霧中看花的遠距離狀態。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指出,信用是現代市場經濟的生命,是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一個必具要素,有著真金白銀般的經濟價值。誠信是一項重要的無形資產,建立在誠信基礎上的企業文化向顧客傳遞的信息不止是產品形象、價值理念,它更能使顧客體會到被尊敬的愉悅,同時又反過來使企業受到顧客的青睞與推崇,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因此,把誠信作為企業的文化理念,作為全體職工追求的目標應當成為中國企業的必修之課。
《論語》云:“君子信而后勞其民”?君子先要獲得信任,然后才去管理百姓)。因此,與其說企業失信,不如說是企業家的失信。我們常常會以財富的多寡來判斷一個企業家的能力,“賺錢能力”似乎成了一個企業家應該具備的全部能力。我們常常為一些頭頭是道的“賺錢理論”而傾倒,各種各樣講述商海“智謀”、“戰術”的書籍屢屢成為排行榜的暢銷書,我們的企業家幾乎成為“陰謀家”??晌覀儏s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企業家的個人品格,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誠信”。“智力標準”永遠無法取代“做人標準”,企業家在公眾或僅僅是在自己公司的員工面前,都有義不容辭的表率作用,他們的職業道德和做人風范應該被著重強調。企業誠信的形成應該從企業的老總做起,我們的企業家也不能只說不做,更不能說一套做一套。
當然,對于企業經營者而言,除了建立自己強大的信用度,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種企業內部的信譽機制,使得企業信譽能夠在企業內部生根發芽。為此,企業管理者需要從戰略層面明確哪些事有助于企業信譽建立,而應加以鼓勵,哪些又是有悖于企業信譽的建立,而要加以調整或者制止;需要通過明確陳述、廣泛交流而讓全體員工對企業信譽的建立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形成企業信譽為重的價值觀;需要建立一種激勵和懲罰機制,而保證企業信譽機制的長期運行;需要在日常經營中貫徹企業信譽機制,并使企業信譽機制成為企業長期持續的核心基因。
然而,我們需要強調的是,誠信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作為政府,應當努力維護市場秩序,建立公平競爭的環境,確保全國市場政策的統一和要素暢通,并從政策上堵塞企業短期內可能獲得暴利的漏洞,引導企業維護信用的自律行為,同時通過深化體制改革,切除企業短期行為,真正實現政企分開、產權明晰,以及對公共與私人產權的有效保護。另外,誠信缺失與失信成本過低大有關系,因此,建立失信約束懲罰機制格外重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