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兩大制鞋集團落戶靈山
借鑒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城鄉工業“兩輪驅動”的新格局。
全國民營500強企業投資“祥云飛龍”正式投產,世界兩大制鞋集團落戶靈山,全市縣域工業去年完成產值305億元,同比增長22%,規模以上工業戶數455家,新增89家,億元產值達33家,新增15家。這是去年至今欽州市實施“縣域工業突破工程”階段性成果的盤點。
“力爭通過3年努力,使全市縣域工業的年產值、規模以上企業戶數和園區產值實現較大突破。”欽州市委書記張曉欽介紹說,到2012年末,欽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要超過500億元,每個縣區超過100億元,年億元以上產值企業戶數達到100家,5億元以上企業戶數達到20家,園區產值占縣域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60%以上。
統籌城鄉,為產業延伸布局增加引力
從南北二級公路進入欽北區皇馬工業園四區,嶄新、寬闊的園區主干道兩旁,一批中大型冶煉企業沿路而建,一期投資兩億元的“祥云飛龍”已順利投產,“新活力”已完成投資2.3億元,兩個新進入的冶煉企業“頂天立地”,廣西紅墻建新材料公司、華南舉重機有限公司和凱盛公司的冶煉廢砂再利用項目正在施工中。
這是欽州市統一規劃的進口資源加工區欽北片區,是欽州港腹地重要的加工區之一。“目前,進口資源加工區欽北片區、欽南片區和靈山、浦北兩個自治區級A類工業園區,均已成為產業項目向縣區擴展的重要載體。”欽州市分管縣域工業發展的副市長高樸告訴記者,欽州在加快臨港大工業集聚的同時,從去年7月開始,啟動“縣域工業突破工程”,并以此為抓手,統籌城鄉協調發展。
欽州市“縣域工業突破工程”的實施,擴大了產業的空間布局,縣區的工業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使產業布局更加科學、合理。兩年多來,欽州臨港石化、糧油、物流等產業迅速壯大,欽州市將原來規劃在港區的冶煉工業園進行了調整,將冶煉產業規劃到欽南和欽北兩個進口資源加工片區,使產業項目的布局范圍更加廣闊。
城鄉統籌發展,縣域工業迎來了大發展的春天。自去年全市統一規劃進口資源加工區后,投資31億元的香港銳豐集團的釩鈦磁鐵綜合利用項目,從洽談到簽約僅31天,目前順利落戶欽南片區。原來工業發展比較滯后的欽北區,依托這一平臺,去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6.6億元,新增加了7.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4家,新增29家,億元以上企業達到7家,使欽北區的工業呈現出增長加快、效益提高、后勁增強的良好態勢。
創新機制,為工業突破工程注入活力
實施“縣域工業突破工程”以后,欽州市在規劃、招商等方面創新運作機制,給縣域工業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統籌規劃布局,以產業園區為平臺,引導要素向城鎮聚集。
“在幫助靈山、浦北規劃了兩個省級A類工業園區基礎上,去年完成了全市縣域工業空間布局規劃,今年正在啟動全市23個重點工業鎮規劃。”欽州市工業與信息委主任莫東培說,去年市里已安排縣域工業扶持資金500萬元,今年提高到4000萬元,對交通條件好、有工業發展基礎和潛力的鄉鎮,市里將加大扶持力度,不斷擴大產業發展規模,打造一批有特色的工業城鎮。
“縣域工業突破工程”的實施,調動了各縣區發展工業的積極性,工作機制創新也層出不窮。
在欽北區,招商引資的項目跟著規劃走,不受行政區域劃分限制,不管企業落戶在哪個鄉鎮或園區,引資者都可以按比例獲得該項目所貢獻的效益。
引進這一“飛地經濟”模式,調動了各鄉鎮招商引資的積極性,形成了鄉鎮有招商團隊、干部人人抓招商的良好局面。去年,欽北區招商到位資金52.7億元,同比增長21.15%,其中工業項目招商引資到位資金近20億元,同比增長89.2%。
靈山縣政企聯動拓寬就業空間,適時實施“鳳還巢”工程,以改善用工企業工作環境和工資待遇為著力點,健全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引導近兩萬返鄉農民工就近就業,為入駐企業開工提供充足的勞動力資源。
從去年12月開始,靈山縣還在全縣范圍組織實施以鎮為單位,以工業化、城鎮化為主要內容的“互評提升”觀摩交流活動,營造互評互學、比學趕超的氛圍,不斷把“縣域工業突破工程”引向深入。目前全縣已有億元產值企業1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9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過50億元,是欽州市“縣域工業突破工程”成果最為明顯的縣份之一。
招大引強,為縣域工業升級積蓄動力
就后發展地區而言,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首先是經濟結構的提升,是支柱產業的替換。欽州市實施“縣域工業突破工程”,就是要充分利用市、縣(區)、鄉鎮的有效資源,在較短的時間內,推動縣域工業轉型升級。實施以來,一批高“含金量”的項目先后落戶欽州市的各縣區,形成獨具特色的產業集群。
通過全球資源配置的來料加工企業迅速增多。欽州港建設的加快,港口腹地港工互動也在加速。
香港銳豐集團去年將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項目閃電般投向了欽州市進口資源加工區欽南片區。該項目利用東南亞國家的釩鈦磁鐵礦,通過引用我國航空航天領域的專利技術,打造我國南方釩鈦合金生產、科研于一體的示范基地,計劃5年內完成總投資31億元,實現規模化生產。
新興產業的電子制造業也向縣區工業園區“搶點”。落戶靈山十里工業園區的廣西欽州天山微電子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高科技產品液晶顯示器(LCD),投放市場的產品有各鐘表、儀表、通訊工具類等300多個品種,銷往海外,全部投產年產值可達4億元,靈山縣將出現一個高科技的電子城。
特色產業集群開始出現在縣域園區中。落戶靈山縣十里工業園的“阿帕奇”電動汽車,帶動40余家配件公司入園。
制鞋業是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繼鞋類銷售量位居全球“老二”臺灣興昂公司在靈山投入1.7億元建設鞋業后,全球制鞋業“老大”寶城公司也已登陸。兩大鞋業公司完成投產后,靈山將具有年產2200萬雙皮鞋的生產能力,成為廣西最大的出口鞋業基地。
工業后勁足,園區承載力和聚集產業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去年11月開工的靈山陸屋工業園標準廠房暨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建設工業標準廠房建筑面積10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投資16.65億元,項目建成后,可滿足500多家企業入駐建設,年產值超過30億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