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A股蘋果產業鏈公司年報預告:業績大增卻遭市場冷遇 與蘋果共沉浮之下變數如何?
蘋果公司日前公布的季報表現出色,2020年第四季度,公司營收為1114.39億美元,同比增長21%。營收首破千億美元大關,創出歷史新高。
在全球經濟發展因疫情遇阻的大背景下,蘋果公司單季營收取得這樣的成績超出市場預期。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市場對此貢獻良多,蘋果在大中華區的銷售額大漲57%。庫克表示,中國的iPhone表現非常好,出現創紀錄的換代升級行為。
在全球產業鏈大分工的新格局下,A股的相關公司同樣在這場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據Wind數據,截至1月31日,A股41家蘋果產業鏈公司中,有31家公布了2020年業績預告,其中21家實現業績預增,2家扭虧,2家續盈,2家預減,4家虧損,與去年同期(19家業績增長)相比,總體盈利情況有所改善。
然而,盡管業績預告優于市場預期,但近期蘋果產業鏈多只龍頭公司卻陷入了多事之秋,股價持續回調,歌爾股份、東山精密、立訊精密、藍思科技等股價走低,市場對板塊景氣度的持續性產生懷疑。
蘋果產業鏈是短期波動,還是出現根本轉向?分歧隱現。
蘋果公司日前公布的季報表現出色,2020年第四季度,公司營收為1114.39億美元。-甘俊 攝
龍頭優勢凸顯
數據顯示,21家業績預喜的公司中,有16家公司預計去年凈利潤增長在50%以上。其中,長電科技的凈利潤增速最快,預計實現凈利潤約12.3億元,同比增長1287.27%。
長電科技是國內半導體封測龍頭,美國蘋果公司官網公布的2018年全球前200位的供應商名單,長電科技第一次出現在蘋果的供應商名單中。此前年報顯示,公司境外銷售占比約為八成。
業績預告顯示,長電科技在報告期內積極把握市場機遇加大拓展力度,來自于國際和國內的重點客戶訂單需求強勁,公司營收同比大幅提升。與此同時,各工廠持續加大成本管控與營運費用管控等,提升了整體盈利能力。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長電科技去年利潤大增與整個封測市場的火熱息息相關。公司此前表示,受5G通訊技術迭代影響,疊加國產替代趨勢下國內終端廠商持續將供應鏈向國內轉移影響,封裝測試市場需求逐步提升,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產能相對飽和,營收及凈利潤均創歷史新高。
增速排在第二位的是長盈精密,預計去年實現凈利潤約5.3億元-6.5億元,同比增長532.28%-675.44%。公司表示,產品結構調整取得成效,穿戴類產品、平板類、筆電有較大增長,對效益產生積極影響。結合去年半年報來看,長盈精密凈利大增或與可穿戴設備的需求激增緊密相關。
去年利潤增速超100%還有愛施德、藍思科技、京東方A、比亞迪、安潔科技、萬盛股份、歌爾股份、天音控股、東山精密等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蘋果的玻璃蓋板核心供應商,藍思科技在蘋果供應鏈的供貨份額穩步提升。去年8月,公司以99億元收購可成科技持有的可勝泰州、可利泰州100%股權,由此切入iPhone金屬機殼生產業務。
其在年報預告中指出,公司及時可靠地保障了下游客戶的大量交付需求,擴大了公司在全球中高端細分產品領域的市場占有率。預計實現凈利潤48.9億元-50.6億元,同比增長98%-105%。
而另一受資本市場關注的是蘋果TWS耳機供應商歌爾股份,日前公司因被疑現金流緊張股價殺跌,后迅速發布2020年業績快報,回應市場質疑。快報顯示,公司全年營業收入576.13億元,同比增長63.92%,實現凈利潤28.55億元,同比增長122.94%。
在上述業績快報發布的第二天,歌爾股份的股價終于有所回升,可見業績高增長對市場的吸引力。
多事之秋
盡管中國市場支撐了蘋果亮眼財報,A股產業鏈公司也不負眾望交出了超出預期的成績單。但不可忽視的是,A股蘋果產業鏈目前麻煩纏身,蘋果砍單、供應鏈有轉移風險、巨額存貨危機、知名標的被剔除產業鏈等傳聞襲來,給未來相關板塊的走勢和業績增長添加了些許不確定因素。
1月21日,有媒體報道稱,歐菲光華南廠(歐菲光廣州)即將出售給立訊精密,還稱該標的隸屬歐菲光手機攝像頭模組事業部(CCM事業部),為蘋果供應鏈組成部分。去年9月,歐菲光觸控業務曾被傳將被踢出“蘋果產業鏈”。不過,歐菲光對上述消息均予以否認。
第二天晚間,雖然歐菲光發布了業績大增的年報預告:實現凈利潤8.1億元-9.1億元,同比增長59%-78%,但歐菲光的股價仍然掉頭向下,連日來股價累計跌去近30%。
無獨有偶,1月27日晚間,歌爾股份公告了財務總監離職的消息,隨即有投資者質疑歌爾股份財務出現問題。更有自媒體平臺發文,直指公司利用發行可轉換債券長期融資解決經營流動性不足。第二天,這個千億龍頭也慘遭跌停。
Wind蘋果指數的走勢也呈現向下趨勢,較去年11月的最高點,指數累計跌幅達17%,12月以來向下的走勢則更為明顯。
與此同時,2020年第四季度,基金機構減持蘋果產業鏈明顯。中金公司研報指出,基金主要減持的標的有立訊、歌爾、信維、鵬鼎、藍思等蘋果產業鏈相關標的,其中不乏龍頭標的。
為何蘋果產業鏈業績大增,在二級市場卻“不香了”?
對此,中金公司消費電子研究員胡譽鏡分析認為,主要原因是智能手機市場進入年末“空窗期”,缺乏顯著業績催化劑。與此同時,也受到AirPods出貨量增速放緩傳聞的影響。此外,AR/VR等AIoT創新品類仍未大規模出貨,市場觀望情緒較重。
與此同時,眾多砍單的傳聞,也是近期二級市場利空的因素。不過,針對這些傳聞,業界存在不同的解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針對蘋果“砍單”傳聞,藍思科技近日召開的電話會議對此進行了否認。就傳聞出現的原因,有內部人士表示,以前產業鏈上下半年的波動比較大,現在拉平了,空頭的機會可能就在一季度前后,所以這個時間點會出現一些謠言,以希望拿到更低的籌碼,但不會影響產業長期的趨勢。
針對近期頻發的剔除、轉移蘋果供應鏈的消息,有產業鏈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蘋果讓供應商之間互相制衡,同時轉移技術優勢方的溢價能力,從而防止供應鏈過于集中的風險。這些傳聞其實是蘋果多供應商策略的一個反映。”
盡管有傳聞擾動,但往前看,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當下季節性波動無需過度擔心,年中起消費電子新品的迭代動能可期,仍然看好蘋果供應鏈基本面的穩健成長。
不過,這種判斷顯然還要基于蘋果的銷售預期。
中信建投指出,2021年iPhone份額將進一步提高,全年出貨有望達到2.2-2.3億,同比增長約15%。由于2020年上半年的低基數,蘋果下季度仍將迎來較好增長趨勢,持續看好蘋果5G新機的銷售情況以及在中國區份額的提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