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鞋服企業漠視抽檢 政企攜手破解抽檢難題
5月3日訊 在日前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嬰幼兒服裝抽檢名單中,童裝企業過關。從這兩年國家、福建省、泉州市三級抽檢產品的結果來看,石獅鞋服生產企業總體表現上佳,但仍有少數意外落馬,對此,石獅鞋服生產企業要清醒地意識到——
“質量乃生存之本”,這不僅僅是生產型企業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更是廣大普通消費者購買產品的基本前提、相關職能部門監管的重點,但事實上,石獅很多鞋服生產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比較漠視產品質量抽檢,以致不合格現象偶有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石獅“品牌戰略”的推進力度。
產品不合格現象偶有發生
“整體而言,石獅鞋服企業抽檢的通過率還不錯。”石獅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林麗瑩表示,從近三年上至國家下到縣市的各級產品抽檢結果來看,石獅鞋服生產企業的通過率較高,不合格者寥寥無幾,其中不乏一些品牌企業,以下是近三年來石獅產品被抽檢不合格現象的一個簡述——
2009年,福建省童裝抽檢合格率遠比2008年60%的抽檢結果要好很多,達到90%,但石獅被抽檢的12家童裝企業有4家企業生產的產品不合格,在整個5批次不合格產品中占據4席;同樣是2009年,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組織對省內市場上銷售的T恤進行省級監督抽查,6家石獅服裝生產企業被抽檢,有1家企業上“黑榜”;去年,在湖北武漢漢正街工商所聯合質監部門對漢正街品牌廣場童裝的抽檢不合格名單中,石獅林邊東輝巷7號生產的“維維寶貝”產品上榜;今年“三八節”前夕,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組織對我省企業生產和省外企業生產在市場銷售的女時裝產品進行了省級監督抽查,共抽查了29家企業生產的30個女時裝樣本,經檢驗,18個樣本合格,樣本合格率為60.0%。其中,石獅市柏斯曼服裝有限公司生產的柏斯曼尼風衣因纖維成分1個項目不合格上了“黑榜”。
“在抽檢中全部過關的次數很少。”石獅市質量技術監督協會秘書長汪志芳介紹,每次抽檢總有一兩家企業拖后腿,這樣的“偶有發生”容易讓相關監管部門以及消費者產生誤解,認為石獅鞋服生產企業的產品質量不過硬,有損石獅“服裝名城”的形象。
中小企業有些漠視抽檢
服裝監督抽查一般是甲醛含量、PH值、耐汗漬色牢度、耐光、纖維含量等項目,而據了解,企業被抽檢產品不合格的原因也是這幾個項目,“實際上出現抽檢不合格現象,主要還是企業自身沒有重視起來。”愛登堡(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康志強表示,如果企業真正無時無刻都關注著質量,以質量為生命,抽檢不合格現象基本上不可能發生。據了解,像愛登堡、威蘭西、卡賓、斯得雅、彬伊奴等這些石獅絕對的品牌服裝,每次抽檢都合格,究其最主要原因,就是嚴控每一件產品的質量,除了送給權威機構檢測之外,有的品牌企業甚至自建實驗室,在送檢之前內部初檢一次。
“品牌企業在自檢和送檢方面做得不錯,主要是中小企業有些漠視抽檢。”汪志芳表示,石獅有些鞋服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為了節省檢驗費而棄檢測于不顧。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石獅很多中小企業尤其是貼牌企業的利潤驟降,鑒于此,很多貼牌企業本著能省則省的原則,除了節省送檢費之外,在原材料選購等方面,也大打折扣。據了解,大多數企業現已建立起質量管理體系,但很多企業卻“金玉其外”,質量管理體系實際上成了一個好聽的幌子,實際操作不按體系要求做,雖然有些企業老板希望好好利用質量管理體系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但部分員工卻把上級的要求打折。{page_break}
除了企業漠視抽檢之外,致使抽檢不合格現象發生的原因還有企業沒有及時跟蹤到最新的各類標準、錯用各類標準、企業跨界生產不熟悉的產品以及各個地區對于產品檢驗標準不同等因素。
政企攜手破解抽檢難題
“像這種培訓、宣貫會要經常舉行,我們企業能夠在第一時間獲悉最新標準的動態以及抽檢的更新條款。”小玩皮童裝總經理黃良生認為,石獅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以及市質監協會在服務企業這一塊尤其是質量監管領域做得很好。去年6月,石獅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以及市質監協會召開了針對鞋類企業的質量分析會,富貴鳥、木林森等七家品牌鞋企的相關負責人參加,晉江鞋業質量檢測中心的專家就如何規避風險、完善企業檢測手段以及提高企業人員檢測水平和方法提出指導意見,讓與會企業深受啟發。此外,針對紡織服裝行業新標準等項目,市質監局也召開了宣貫會,數十家品牌企業與會受益,“這種有助于企業提高檢測水平和了解檢測知識的會議,我們會經常舉辦。”汪志芳介紹。
日前,國家紡織服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福建)在晉江舉辦了GB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以下簡稱“新國標”)宣貫會。晉江、石獅48家紡織企業代表參加會議。相較“舊國標”,“新國標”對嬰幼兒紡織產品的界定作了改變。同時,對有害物質限量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對“4-氨基偶氮苯”的考核,有害物質控制由原來的23種增加到24種,“這種動態標準要及時宣貫,企業了解后可以節約很多生產成本。”林麗瑩表示。
市質監局工作人員認為,我市有眾多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對于他們而言,現在最重要的就是一步一個腳印發展,切勿為了節省檢驗費而在成長的軌跡上留下“污點”,沒有經過檢驗的服裝不僅讓消費者利益受損,也讓生產廠家提心吊膽,列入抽檢不合格名單是遲早的事。據介紹,隨著包括福建名牌、福建質量獎、泉州質量獎等有關產品質量獎項的審查條件范圍的擴大,有檢驗“污點”的企業和這些獎項基本上無緣。
質量,是消費者購買商品的第一動因。昨天,不少市民趁著休息日來到石獅服裝城石獅名牌聯銷中心“名品匯”里挑選商品。據“名品匯”工作人員介紹,當天不僅有大批外來務工者光臨,還迎來不少來石旅游的游客,之所以吸引如此多游客,主要是因為“名品匯”匯聚了石獅最具影響力以及質量過硬的產品。
經驗之談——
“凸顯服裝企業產品的‘質’除了獲得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之外,更重要的是各類權威報告對產品的定義,像國家級別的產品質量抽檢結果顯然是最好的明證。對于服裝生產企業而言,服裝檢測是必要的,如果平時童裝企業生產的服裝交由本地質監部門檢測的話,那在國家或省級抽檢之前就知道服裝質量的好壞,可以及時對癥下藥。”
——福建省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東南標準認證中心工程師徐亮
“現在石獅企業不需要出門,產品直接在本地就可以進行檢測了。本地已有能夠進行服裝檢測的權威機構,企業還有不主動送檢的理由嗎?像七匹狼、愛登堡、文興等泉州區域的20多家重量級企業是我們的合作伙伴,但從石獅整個紡織服裝企業的數量來看,需要加入的,還有很多。”{page_break}
——福建省纖維檢驗所石獅辦事處有關負責人
“我覺得銷售部要和生產部溝通好,消費者投訴首先就是零售店,而后反饋到生產部,有時生產部提供的產品是合格的,但消費者一買就不合格了,當然,我們不排除有些消費者因洗滌方式不對而影響了服裝所含成分的比例,致使不合格現象發生,但銷售部和生產部要協調好,不要互相指責和推諉。”
——愛登堡(中國)有限公司研發中心/技術部經理林春福
弦外之音——
產品質量,無需多言。如果連給廣大消費者提供質量過關產品的基本前提都做不到,又何談企業!“以質興國”,這是每家企業、每一位企業家都應該時刻銘記在心的深深烙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國家對內對外的“質量形象”需要企業這個第一責任人共同來打造,無論企業規模大還是小,員工多還是少。正所謂“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別為了眼前暫時的利益而置質量于不顧,甘愿當“老鼠屎”。這樣,不僅企業員工會慢慢離開,政府、職能部門以及廣大消費者都會從不同層面、利用不同手段打擊和懲治這類毫無社會責任的“黑心企業”。按部就班、事事守法,一切按流程走,產品抽檢不合格的現象,還能再出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