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重塑“中國制造”,杭商“借船出?!?/h1>
千年之前的絲綢之路將中國與世界緊緊相連在一起,從此,東西文化因為杭商。
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全面啟動,注定成為中國對外貿易轉型的標志性事件。義烏的改革和轉型,其意義決不限于市場本身。以此為窗口,龐大的“中國制造”如何轉身,是最引人矚目的問題
5月6日,義烏召開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啟動大會。作為全國唯一一個縣級市列入國家戰略層面的綜合改革試點,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全面啟動,注定成為中國對外貿易轉型的標志性事件。
作為“中國制造”走出去的橋頭堡,義烏小商品城的發展歷來引人矚目。一個市場,身后維系著20多萬家企業, 1000多萬產業工人。目前6.2萬個商位在售170多萬種商品,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與市場有貿易關系的達到215個。
義烏的改革和轉型,其意義決不限于市場本身。以此為窗口,龐大的“中國制造”如何轉身,是最引世人矚目的問題。
和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一樣,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今年相繼得到國務院批復,一并被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這也是被有關領導定義為真正意義上的浙江兩個像樣的國家大項目。政策性商機在這座載譽無數的全國權力最大的縣級市散射出去,目前我們尚不知道會有一個怎樣的聯動效應,不過“潛伏”義烏的杭商似乎已經嗅到了一些商機。
三年,70%是新產品 貼牌路已經不可持續
一進義烏市場大門,迎面就是四塊“重信譽”大獎牌。在市場的大部分商位,都掛著政府頒發的“守信用”和“旅游推薦”的標識牌。“小商品雖小,但不是假冒偽劣,這早就是我們的金字招牌。”在市場擺攤十多年的商人陳建新說。
在浩如煙海的市場里轉一轉,原本“低價、跑量”的小商品仿佛一夜之間換了面孔:從針頭線腦到品牌服飾,從玻璃彈珠到珍珠翡翠,從桌椅板凳到非洲木雕,到處是有創意的產品,一支鉛筆也有挑不完的圖案,一把雨傘也有幾十種款式。
“市場沒有長盛不衰的商品,只有不斷創新,走產品差異化路子,才不會讓公司陷入低價的惡性競爭,即便成本上漲,也能從容應付,保持高利潤。”小商品城總商會副會長葉福解釋創新。
“加工可以外包,但創意必須掌握在自己手里。”義烏小商品城的商戶這樣說。
中國近年進行的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義烏市場成了晴雨表。與三年前相比,現在市場中70%是新產品。
貼牌路已經不可持續。義烏小商品城在一日千里地推進“品牌化”。守著體量巨大的小商品城,義烏一直只有兩家上市公司。而今年,義烏準備上市的企業一下子冒出了近十家。
創新、創牌、創信譽 這些對“中國制造”一提再提的要求,已經在這個龐大的市場里落地生根。圍繞這些內生的變化,小商品不再“小”。這些變化,均非一蹴而就。作為中國外貿出口最大的窗口,窺義烏,可見中國。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認為,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推動內外部經濟和貿易平衡發展,是我們的內在要求,也是參與國際競爭的現實需要。而義烏,因其獨特的優勢和影響力,開展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探索建立新型貿易制度和管理體制,對于加快實現發展方式轉變和貿易強國目標,具有重要的戰略和現實意義。
改革試點新在何處?
建立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是第一項主要任務
義烏這個新“特區”,新在何處?
建立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是試點總體方案提出的第一項主要任務,也是義烏改革試點的核心所在。義烏需要探索建立以公平市場主體、商品歸類管理、責任追溯追究等為主要內容,并能夠“管得住、通得快”,在全球組織進口、出口和轉口貿易的新渠道和新方式。與此同時,海關、工商、檢驗檢疫等相關職能部門要探索建立與之相適應的體制機制。
簡而言之,義烏肩負著為促進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和產業轉型升級,在貿易管理和服務、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建設等方面進行創新的重責。
義烏早就遇到很多“自己的煩惱”。比如現行檢驗法規針對工廠生產的同類產品,一次檢驗就行,但義烏市場出口的最大特點就是組貨式、拼柜多,一個集裝箱包羅萬象,相當于一個“小超市”,一一檢查,基本不可能。
傳統的外貿模式中帶有的通病,很多已經在義烏悄悄改進。近年來,商檢、海關等部門為提高服務效率,為義烏量身定制了很多方便易行的做法。比如海關總署的“旅游購物商品”和簡化歸類政策,可以讓報關員按貨物材質、性能等大類來申報,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先分大類、再分一小章一小章來報關。商檢部門規定,市場采購商品不管多少個品名,盡量以一個集裝箱為一個檢驗批,對于一個箱柜裝有幾十上百個品種商品的,盡量按風險高的進行檢驗等。但這些做法嚴格來看,在法律上并無依據。
這次國務院在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的批復中明確要求,“在國際貿易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改革、先行先試,探索建立新型貿易體制機制”。據此,義烏將在合法的基礎上,把阻撓自己前行的石頭一一搬開。
新“特區”還包括:統籌發展有形和無形兩類市場,統籌利用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義烏在建設12平方公里的國際生產資料市場等市場的同時,還將規劃建設電子商務園區,發展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培育電子商務主體。根據試點總體方案提出的“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要求,義烏有望建立國家級小商品國際貿易區以及非洲產品展銷中心等進口商品展貿專區和進口商品免稅區
4月19日,在新開業的義烏國際商貿城五區,一樓10萬平方米的進口商品館令世人矚目。來自75個國家和地區的3萬余種特色商品匯聚于此,國外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有了新的連接通道。
這或可看到中國外貿由“獎出限入”向“進出平衡”轉型的趨勢。未來義烏,貿易模式將實現出口、進口、轉口貿易聯動,從以往的中國出口“橋頭堡”轉向中國國際貿易“橋頭堡”。{page_break}
未來的義烏什么樣?
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聯動發展,“網上小商品城”將越來越大
義烏的可持續發展,小商品市場的轉型升級,因為背后的“中國制造”附上了更重的意義和使命。而義烏特有的“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轉型升級面臨更大的挑戰。
比如小商品城要“管得住”,就成了一道特殊難題:商品質量問題、知識產權問題,應該追查出品公司的責任還是采購商或經營戶的責任?要納入監管的,還不止國內市場,來此貿易的外商用怎樣的框框才能管住?
求解,需要創新和智慧。
義烏市雄心勃勃,準備管好這個比自身更“大”的市場。
以市場為依托,抓“進”也抓“出”。“必須抓產品質量,抓企業商戶,產品質量要符合國家標準,經營戶要誠實守信,全市各職能部門聯動配合,不能各自為政。在最重要的市場監管上,涉及商品質量的,各部門都能檢查。”市委書記黃志平說。
“如果說,過去幾十年,小商品城一直在致力于量的擴張,那么現在,要以質取勝,把信譽放在首位。”市長何美華充滿信心。
未來的義烏,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聯動發展,“網上小商品城”將越來越大;傳統市場外,將出現現代信息技術新市場。義烏人對此有清醒認識:傳統市場缺乏無限擴張的可能,現代會展、創意設計、質量檢驗檢測、品牌,這些才是未來市場的主體。
未來的義烏,還要建保稅倉庫,綜合保稅區等一系列現代物流,打造全中國物流節點城市和綜合交通輸運體系。
義烏的新步邁得穩健。中國制造的重塑之路,應該不遠。
杭商創業緊扣政策熱點
義烏目前依然處于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的低端,主要依靠低成本、低價格和規模化的競爭優勢,不過,在試點改革的方向中,記者發現,今后,義烏要加快貿易轉變方式,通過創新外貿管理體制和政策支持體系,探索新型貿易發展方式,并更好的幫助中小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我已經注意到政府在這方面的政策導向,應該說杭商在這次試點改革中會受益匪淺。”杭州天堂傘義烏分公司負責人謝開明稱,天堂傘是國內一流的品質傘,進入義烏10多年來,外貿份額不足20%,很大程度上是與義烏的中東采購商多、歐洲采購商少有一定關聯。
謝開明認為,天堂傘具備沖擊國際市場的品質能力、供貨能力,有新政策支持,就有希望提升自身的貿易服務能力,從而接觸到更高級別的國際買家,他希望讓天堂傘借助義烏這扇國際窗口,向全世界推介杭州品質。
杭州蕭山商會義烏分會會長鐘友法介紹,除了杭州天堂傘、絲綢圍巾、杭派女裝等有望獲得更多出口之外,圍繞國際貿易做文章的不少物流企業也有機會。
杭州泛遠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義烏分公司總經理孫建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杭州蕭山的空港資源與義烏打造的陸港資源實現對接,那么,接下來義烏試點將會帶動兩地的物流業交互式發展。
事實上,義烏對物流業發展極為重視,先后召開多場國家級會議,并且在本次試點上,正在努力將義烏建設成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和構建一套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記者從一份在義烏的杭州企業名單中發現,申通快遞、杭州千島湖中集物流、德邦貨運代理、鵬翔華宇等物流公司在義烏開設分公司,占據義烏不少市場份額。
試點改革互補城市資源
“不出國門,也能買到境外商品,從做小商品到做洋商品,義烏就像磁鐵一樣,吸引全國各地生意人的注意力,義烏的魅力和變化給人一種新鮮感。”正在義烏國際商貿城進口商品館參觀的鐘波告訴記者,他這次來義烏是來考察義烏的進口商品能否出現在杭州。
記者從義烏國際商貿城進口館了解到,目前已經吸引了144位經營者,有75個國家和地區在此占據了10萬平方米的交易展示廳,擁有3萬余種進口商品。
三十而立,義烏市場也走過了整整三十年。國內各大城市因特色小商品而與義烏相通相連,這一次,進口商品館的成立,也意味著義烏市場實現從“買全國、賣全國”到“買全球、賣全球”的轉型升級。
今后義烏將增強市場集聚能力和輻射能力為著力點,在區域協調上實現新突破。以進口館建設為契機,加強國際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大力吸引國際采購商、供應商、貿易商,促進出口、進口、轉口貿易融合發展。
有消息人士表示,試點改革圍繞市場群展開,進口商品館是義烏建設國際生產資料市場、義烏綜合保稅區,建設進口商品免稅區等設想中的一個點,至于這個“面”的鋪開有待細化政策的出臺,屆時,義烏與國內甚至國際大都市的城市距離感減弱,而與購物天堂杭州形成資源互補,進入杭州旅游購物黃金路線圖。
杭商“借船出海”迎來新機遇
記者從有關渠道獲悉,目前在義烏在冊登記的杭州企業超過100家,業內人士估計,加上設立分支機構的數量以及直接注冊在當地各大市場的經營的企業至少有500家以上。
據悉,義烏將在金融服務、行政社會事務、教育、醫療、交通等領域進行深度改革,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并且將加快推進金融商務服務平臺、外國人服務中心、國際學校和國際商貿類大學、航空口岸等硬件建設,在這些領域均有杭州企業的參與,杭商悄無聲息的提前進入,扎根發展。
記者注意到,蕭山服裝、桐廬制筆、富陽造紙等杭州地區企業在義烏各自領域展現出較強的競爭力。杭州優質供應商能否利用義烏市場平臺,輸出國門,想必作為中國第十個經濟特區的義烏會成為企業競逐的焦點。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千年之前的絲綢之路將中國與世界緊緊相連在一起,從此,東西文化因為杭商。
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全面啟動,注定成為中國對外貿易轉型的標志性事件。義烏的改革和轉型,其意義決不限于市場本身。以此為窗口,龐大的“中國制造”如何轉身,是最引人矚目的問題
5月6日,義烏召開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啟動大會。作為全國唯一一個縣級市列入國家戰略層面的綜合改革試點,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全面啟動,注定成為中國對外貿易轉型的標志性事件。
作為“中國制造”走出去的橋頭堡,義烏小商品城的發展歷來引人矚目。一個市場,身后維系著20多萬家企業, 1000多萬產業工人。目前6.2萬個商位在售170多萬種商品,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與市場有貿易關系的達到215個。
義烏的改革和轉型,其意義決不限于市場本身。以此為窗口,龐大的“中國制造”如何轉身,是最引世人矚目的問題。
和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一樣,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今年相繼得到國務院批復,一并被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這也是被有關領導定義為真正意義上的浙江兩個像樣的國家大項目。政策性商機在這座載譽無數的全國權力最大的縣級市散射出去,目前我們尚不知道會有一個怎樣的聯動效應,不過“潛伏”義烏的杭商似乎已經嗅到了一些商機。
三年,70%是新產品 貼牌路已經不可持續
一進義烏市場大門,迎面就是四塊“重信譽”大獎牌。在市場的大部分商位,都掛著政府頒發的“守信用”和“旅游推薦”的標識牌。“小商品雖小,但不是假冒偽劣,這早就是我們的金字招牌。”在市場擺攤十多年的商人陳建新說。
在浩如煙海的市場里轉一轉,原本“低價、跑量”的小商品仿佛一夜之間換了面孔:從針頭線腦到品牌服飾,從玻璃彈珠到珍珠翡翠,從桌椅板凳到非洲木雕,到處是有創意的產品,一支鉛筆也有挑不完的圖案,一把雨傘也有幾十種款式。
“市場沒有長盛不衰的商品,只有不斷創新,走產品差異化路子,才不會讓公司陷入低價的惡性競爭,即便成本上漲,也能從容應付,保持高利潤。”小商品城總商會副會長葉福解釋創新。
“加工可以外包,但創意必須掌握在自己手里。”義烏小商品城的商戶這樣說。
中國近年進行的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義烏市場成了晴雨表。與三年前相比,現在市場中70%是新產品。
貼牌路已經不可持續。義烏小商品城在一日千里地推進“品牌化”。守著體量巨大的小商品城,義烏一直只有兩家上市公司。而今年,義烏準備上市的企業一下子冒出了近十家。
創新、創牌、創信譽 這些對“中國制造”一提再提的要求,已經在這個龐大的市場里落地生根。圍繞這些內生的變化,小商品不再“小”。這些變化,均非一蹴而就。作為中國外貿出口最大的窗口,窺義烏,可見中國。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認為,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推動內外部經濟和貿易平衡發展,是我們的內在要求,也是參與國際競爭的現實需要。而義烏,因其獨特的優勢和影響力,開展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探索建立新型貿易制度和管理體制,對于加快實現發展方式轉變和貿易強國目標,具有重要的戰略和現實意義。
改革試點新在何處?
建立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是第一項主要任務
義烏這個新“特區”,新在何處?
建立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是試點總體方案提出的第一項主要任務,也是義烏改革試點的核心所在。義烏需要探索建立以公平市場主體、商品歸類管理、責任追溯追究等為主要內容,并能夠“管得住、通得快”,在全球組織進口、出口和轉口貿易的新渠道和新方式。與此同時,海關、工商、檢驗檢疫等相關職能部門要探索建立與之相適應的體制機制。
簡而言之,義烏肩負著為促進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和產業轉型升級,在貿易管理和服務、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建設等方面進行創新的重責。
義烏早就遇到很多“自己的煩惱”。比如現行檢驗法規針對工廠生產的同類產品,一次檢驗就行,但義烏市場出口的最大特點就是組貨式、拼柜多,一個集裝箱包羅萬象,相當于一個“小超市”,一一檢查,基本不可能。
傳統的外貿模式中帶有的通病,很多已經在義烏悄悄改進。近年來,商檢、海關等部門為提高服務效率,為義烏量身定制了很多方便易行的做法。比如海關總署的“旅游購物商品”和簡化歸類政策,可以讓報關員按貨物材質、性能等大類來申報,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先分大類、再分一小章一小章來報關。商檢部門規定,市場采購商品不管多少個品名,盡量以一個集裝箱為一個檢驗批,對于一個箱柜裝有幾十上百個品種商品的,盡量按風險高的進行檢驗等。但這些做法嚴格來看,在法律上并無依據。
這次國務院在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的批復中明確要求,“在國際貿易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改革、先行先試,探索建立新型貿易體制機制”。據此,義烏將在合法的基礎上,把阻撓自己前行的石頭一一搬開。
新“特區”還包括:統籌發展有形和無形兩類市場,統籌利用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義烏在建設12平方公里的國際生產資料市場等市場的同時,還將規劃建設電子商務園區,發展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培育電子商務主體。根據試點總體方案提出的“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要求,義烏有望建立國家級小商品國際貿易區以及非洲產品展銷中心等進口商品展貿專區和進口商品免稅區
4月19日,在新開業的義烏國際商貿城五區,一樓10萬平方米的進口商品館令世人矚目。來自75個國家和地區的3萬余種特色商品匯聚于此,國外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有了新的連接通道。
這或可看到中國外貿由“獎出限入”向“進出平衡”轉型的趨勢。未來義烏,貿易模式將實現出口、進口、轉口貿易聯動,從以往的中國出口“橋頭堡”轉向中國國際貿易“橋頭堡”。{page_break}
未來的義烏什么樣?
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聯動發展,“網上小商品城”將越來越大
義烏的可持續發展,小商品市場的轉型升級,因為背后的“中國制造”附上了更重的意義和使命。而義烏特有的“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轉型升級面臨更大的挑戰。
比如小商品城要“管得住”,就成了一道特殊難題:商品質量問題、知識產權問題,應該追查出品公司的責任還是采購商或經營戶的責任?要納入監管的,還不止國內市場,來此貿易的外商用怎樣的框框才能管住?
求解,需要創新和智慧。
義烏市雄心勃勃,準備管好這個比自身更“大”的市場。
以市場為依托,抓“進”也抓“出”。“必須抓產品質量,抓企業商戶,產品質量要符合國家標準,經營戶要誠實守信,全市各職能部門聯動配合,不能各自為政。在最重要的市場監管上,涉及商品質量的,各部門都能檢查。”市委書記黃志平說。
“如果說,過去幾十年,小商品城一直在致力于量的擴張,那么現在,要以質取勝,把信譽放在首位。”市長何美華充滿信心。
未來的義烏,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聯動發展,“網上小商品城”將越來越大;傳統市場外,將出現現代信息技術新市場。義烏人對此有清醒認識:傳統市場缺乏無限擴張的可能,現代會展、創意設計、質量檢驗檢測、品牌,這些才是未來市場的主體。
未來的義烏,還要建保稅倉庫,綜合保稅區等一系列現代物流,打造全中國物流節點城市和綜合交通輸運體系。
義烏的新步邁得穩健。中國制造的重塑之路,應該不遠。
杭商創業緊扣政策熱點
義烏目前依然處于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的低端,主要依靠低成本、低價格和規模化的競爭優勢,不過,在試點改革的方向中,記者發現,今后,義烏要加快貿易轉變方式,通過創新外貿管理體制和政策支持體系,探索新型貿易發展方式,并更好的幫助中小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我已經注意到政府在這方面的政策導向,應該說杭商在這次試點改革中會受益匪淺。”杭州天堂傘義烏分公司負責人謝開明稱,天堂傘是國內一流的品質傘,進入義烏10多年來,外貿份額不足20%,很大程度上是與義烏的中東采購商多、歐洲采購商少有一定關聯。
謝開明認為,天堂傘具備沖擊國際市場的品質能力、供貨能力,有新政策支持,就有希望提升自身的貿易服務能力,從而接觸到更高級別的國際買家,他希望讓天堂傘借助義烏這扇國際窗口,向全世界推介杭州品質。
杭州蕭山商會義烏分會會長鐘友法介紹,除了杭州天堂傘、絲綢圍巾、杭派女裝等有望獲得更多出口之外,圍繞國際貿易做文章的不少物流企業也有機會。
杭州泛遠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義烏分公司總經理孫建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杭州蕭山的空港資源與義烏打造的陸港資源實現對接,那么,接下來義烏試點將會帶動兩地的物流業交互式發展。
事實上,義烏對物流業發展極為重視,先后召開多場國家級會議,并且在本次試點上,正在努力將義烏建設成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和構建一套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記者從一份在義烏的杭州企業名單中發現,申通快遞、杭州千島湖中集物流、德邦貨運代理、鵬翔華宇等物流公司在義烏開設分公司,占據義烏不少市場份額。
試點改革互補城市資源
“不出國門,也能買到境外商品,從做小商品到做洋商品,義烏就像磁鐵一樣,吸引全國各地生意人的注意力,義烏的魅力和變化給人一種新鮮感。”正在義烏國際商貿城進口商品館參觀的鐘波告訴記者,他這次來義烏是來考察義烏的進口商品能否出現在杭州。
記者從義烏國際商貿城進口館了解到,目前已經吸引了144位經營者,有75個國家和地區在此占據了10萬平方米的交易展示廳,擁有3萬余種進口商品。
三十而立,義烏市場也走過了整整三十年。國內各大城市因特色小商品而與義烏相通相連,這一次,進口商品館的成立,也意味著義烏市場實現從“買全國、賣全國”到“買全球、賣全球”的轉型升級。
今后義烏將增強市場集聚能力和輻射能力為著力點,在區域協調上實現新突破。以進口館建設為契機,加強國際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大力吸引國際采購商、供應商、貿易商,促進出口、進口、轉口貿易融合發展。
有消息人士表示,試點改革圍繞市場群展開,進口商品館是義烏建設國際生產資料市場、義烏綜合保稅區,建設進口商品免稅區等設想中的一個點,至于這個“面”的鋪開有待細化政策的出臺,屆時,義烏與國內甚至國際大都市的城市距離感減弱,而與購物天堂杭州形成資源互補,進入杭州旅游購物黃金路線圖。
杭商“借船出海”迎來新機遇
記者從有關渠道獲悉,目前在義烏在冊登記的杭州企業超過100家,業內人士估計,加上設立分支機構的數量以及直接注冊在當地各大市場的經營的企業至少有500家以上。
據悉,義烏將在金融服務、行政社會事務、教育、醫療、交通等領域進行深度改革,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并且將加快推進金融商務服務平臺、外國人服務中心、國際學校和國際商貿類大學、航空口岸等硬件建設,在這些領域均有杭州企業的參與,杭商悄無聲息的提前進入,扎根發展。
記者注意到,蕭山服裝、桐廬制筆、富陽造紙等杭州地區企業在義烏各自領域展現出較強的競爭力。杭州優質供應商能否利用義烏市場平臺,輸出國門,想必作為中國第十個經濟特區的義烏會成為企業競逐的焦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