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南大油坊巷成二手服裝“集散地”
南京城南大油坊巷二手服裝泛濫,且來源不清,出現質量問題后糾紛頻發,極似“打包衣”。
調查發現,南京城南大油坊巷已成為二手服裝“集散地”,但由于缺乏政策法規依據,目前工商部門對該領域的監管存在“真空”。
來者不拒二手衣買賣已成氣候
大油坊巷長約500米,兩邊密布著30余家專賣二手服裝的店鋪。這些店鋪大都是沿街民宅掏墻而成,其中還有一處小型市場。走進一家專營男裝的店鋪,以新開服裝店急需貨源為由,與浙江籍店主王先生交流。
王先生坦言這些衣服以收舊為主,部分來自廠家退單、滯銷。他說,這一片二手服裝買賣2003年就已形成,貨源均來自廣東,在此中轉后銷往江北、江寧、仙林等地,以批發為主。王先生深諳攬客之道,表示西服每件都是85元,各種襯衫、褲子單價都不超過35元,如果要貨量大,價格還可商量。“我的店里每天出貨近百件,質量是有保障的。”
大部分衣服均無商標和相關質量標示,王先生主動支招表示,可以自行前往夫子廟大市場購買商標和吊牌進行統一包裝。當記者打聽具體貨源地及相關憑證時,王先生避而不談。短短十分鐘時間里,就有十余人進店選購。
接著又進入一家專營女裝的店鋪暗訪,看到女店主正從幾個破舊的旅行袋中往外掏衣服。被壓得皺皺巴巴的衣服就在地上分類,然后直接上架。店主熱情推銷,表示所有女裝均為20元至30元。對于不少衣服褶皺變形并且有污點的問題,店主承諾會在發貨前清洗消毒并熨燙平整,還主動留下了聯系方式,要求記者訂貨前兩天聯系她,以便做好準備。當問及有關部門是否經常來檢查時,店主顯得很不在乎:“我們就是賣些舊衣服,又不違法,不怕檢查。”
無據可依監管執法遭遇尷尬
了解情況后,前往秦淮工商分局夫子廟派出所舉報,希望檢查整頓,然而得到的答復卻令人尷尬。該所高副所長表示,目前國家對從收舊、退單等渠道而來的二手服裝買賣并無明確法規,只要經營許可手續齊全就可銷售,同時對二手服裝的質量也無具體標準,就是送到質監部門,也得不出檢測結果。
高副所長認為,只有確認是非法從國外進口的“打包衣”,才能依法進行打擊,而“打包衣”的認定十分困難。按照規定,如果發生糾紛,就需要投訴方舉證。目前僅對食品流通領域憑證有硬性要求,大多數經營二手服裝的個體戶根本沒有進出貨記錄,都是現金交易,無法追根溯源。“總的來說要加大源頭防堵力度,一旦‘打包衣’已經流通,想要追查非常困難。”高副所長說,“我們也加強了宣傳,呼吁市民不要購買二手服裝,但是一些市民對二手服裝的需求量還很大。現在我們只能對無證經營者進行取締,盡力調解有關糾紛。”
從2003年起,南京就開始對“打包衣”發起多輪整治行動,取得了明顯成效。如今,二手服裝的問題又來勢洶洶,與“打包衣”有些類似,只是來源從“國外”換成了“國內”,監管空白急需有關部門填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