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等企業家盤太極 論人生
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開。這三句話、九個字描述的境界,我體會頗深。
牛根生的九字真言
我總是在思考,儒家、佛家、道家,他們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因為這涉及到經營,甚至可以涉及到更大范圍的東西。
我能想到的是: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而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開。我的理解是:儒釋道的最高境界就是這三句話、九個字。先說拿得起。
大人拿得起大的,小人拿得起小的,因力量不同,無論是政治、軍事、藝術……等等,每個人拿起的重量是有差異的。但拿起的東西越重,放下的能力好像就越弱,放下的危險也越大。拿根雞毛往下放,很簡單,但如果拿起的是秤砣呢,就不好放下了,甚至可能把腳砸了。
對此我深有感受。我既是伊利集團的創始成員,又是蒙牛的創始人。這兩家企業的年銷售額現在都在300億元左右,加起來有600億,在全世界乳業企業中是可以排進前五位的。所以無論從企業的角度說,還是從行業的角度說,我都是能拿得起的。
但是在2006年,我把蒙牛集團的總裁辭掉了,2009年又把董事長辭了,把企業交給中糧管理。當時,我是害怕蒙牛落在外資手里,因為外國人會賣掉股權,使老?;鹪馐芪kU。按照港交所規定,大股東持股比例低于25%是不行的,我害怕失去控股權。
因此,我以一個非常低的價格,把蒙牛交給了中糧——中國食品經營第一品牌。交給中糧我放心。之前,我做了20多年的國企,又做了十幾年的民企,最終又把企業和品牌交到了老百姓放心的國有企業手里。我覺得這是放得下。
在2004年公司上市的時候,我就已經把個人持有的蒙牛乳業的全部股票捐了。這些生不帶來死不帶走,這可能是我最想得開的事。
拿得起的人很多,能放下的不多;在放得下的人里又想得開,就更少了。權力我能放得下,地位我也能放得下,因為人總有年齡的限制。但是能放得下錢財,同時還能想得開的人,真的很少。我算一個吧。
和李連杰、馬云談過太極之后,我常思考。“太”是頂天立地的意思,“極”就是兩個極,任何事物都是辯證的。秦始皇死了以后埋了那么多東西,可能是所有皇帝埋的最多的,但現在要全部挖出來,秦始皇自己剩不下什么;成吉思汗死了以后,埋哪了誰也不知道,全世界都在找,還建了80多座假墳,但真墳沒有受到破壞。你說是埋了好還是不埋好?
我常說:想到不行,做到才行;念出來不行,做出來才行。企業家能不能從崗位上退下來,全世界都在研究。而我48歲把企業經營權交出去了,50歲又把董事長交出去了,現在專職做公益慈善。
現在老?;饡褪亲龉妫械氖杖肴孔龉娲壬剖聵I,以教育、醫療、環保為主。之所以離開乳業去做公益,是因為現在做公益的人少,我就想把它做的更好一點,建立系統和機制。做慈善和做乳業的理由一樣。在我之前,乳業就存在,有很多國際企業,如達能、雀巢等涉足,即使我不做,人家也存在。但我的介入,做到了讓中國人人均牛奶6公斤?,F在,這個事情我不做了,它不會倒退,只會繼續往前發展。我只是這個歷史階段的代表人物。
馬上,我要去新加坡參加慈善公益會議,在國際場合給歐美人講,怎么拿得起,怎么放得下。慈善需要更多的人,需要能在這方面給中國闖出一條更新的路。歐美現在總說捐這個、捐那個。其實,“財聚人散、財散人聚”這種財富觀在中國800年前的《舊唐書》里就有了,而且不是暢想,是做完以后的總結,歐美發展到現在也不過三五百年。
能不能拿得起?
能不能放得下?
能不能想得開?
現在,我就想把這些儒釋道思想運用到公益上,超越歐美的文化積淀。因為中國既有現在,還有過去,更應該擁有未來。{page_break}
沒有一個人能在一生結束的時候欣慰地說:“我足以了解我自己,我也足以了解外部世界”。
易珉 除非把盒子打開
中國人的文化很內斂,是一個“box(盒子)”,總是希望自己處于一個四周被擋住的空間里。除非把這個盒子打開,外人才能對這個人、這個民族有更深入的了解。
所以,包括諾華全球CEO在內的公司高層來中國,我都建議他們:下了飛機后的頭一天,先去長城,再去故宮,最后再看看典型的北京胡同、四合院,只有這樣,才能幫助他們對“中國人的文化是什么”這個問題有所認識。
雖然我沒有練過武術意義上的太極,但我知道,從武學的角度講,太極是一個練內功的過程,它注重內部修煉,崇尚的是“如何征服自己”,認為征服了自己之后,征服別人就相對簡單了。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太極和其他的哲學思想并不存在本質的差別,也是一個了解自己、了解外部世界的過程。
按照這個邏輯區分東西方的文化,可謂涇渭分明。西方人是非常開放的,習慣于先把別人搞定,以便確立自己的老大地位。而中國人解決問題的方式恰恰相反,總是先把自己“局限”在“盒子”里,先修煉自己的內功,之后再去解決外部的問題。
中國的很多傳統,不是強調如何和外部的各種因素競爭,而是強調如何和內部的各種因素競爭,太極的理念就非常注重自身的調整,它戰勝的是自我。
我覺得,一個人全部的人生之旅其實只有兩件事情:了解自己和了解外部世界。但是卻沒有一個人能在一生結束的時候欣慰地說:“我足以了解我自己,我也足以了解外部世界”。在這個意義上,沒有人能夠用自己的生命,把太極思想詮釋的很徹底。
每論太極,必說陰陽,中國人經常追求的東西就是陰和陽的平衡。在西方,一件不好的事情將要發生,被稱為“crisis”,翻譯成中文叫“危機”。陰陽是相輔相成的,危與機同樣如此,所以面對這樣的問題,用中國的思維模式來思考,更加有利。
一個人如果內心帶著負面的陰影處理事情,結果肯定是負面的。相反,如果內心是正面的,哪怕結果沒有任何改變,僅僅是內心的不同,思維也會不一樣。
談判同樣能應用陰陽的理論。大家是尋求雙贏呢,還是雙輸?一個好的商務談判的結果,絕對不會是你贏了,別人輸了,因為這樣的事情不可能長久。
我曾經參加過一個幾十億美元標的的談判。雙方爭執不下的是合資企業的股份比例,到底是51∶49,還是50∶50。雙方都認為,自己要拿51%,否則合資的事兒免談。
不可開交之際,我問兩方:是不是特別想把合資企業建起來?雙方都回答是。我又問,為什么想多占1%,它究意意味著什么呢?外方說,1%意味著當發生矛盾、中方不聽話時,我有權說“shut up(閉嘴),聽我的”。中方說:“沒錯,我也是這么想的。”
而我的觀點是,如果要建合資公司,就表示你們雙方要成為合作伙伴。但當問題真的發生了,你們都以這種姿態讓對方閉嘴,這哪里是合作伙伴?換句話說,夫妻也是一樣。當有一天,夫妻倆產生矛盾,一方說“閉嘴,聽我的”,此時,夫妻關系實際已經破裂了。
很多人認為,當發生不能解決的問題時,50∶50的股份會讓問題卡在那里,無法解決。但我認為,這恰恰是合資企業的藝術所在。只要雙方的理念一樣,想解決問題的目標一致,大家愿意坐下來商談,最終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
曾有員工問我:你每天在辦公室里做什么?我說發呆。因為好解決的問題在員工層面都已經解決了,凡是放到我桌上的文件,都是難以解決的問題。面對難題,我該怎么辦?人與人的智商差不太多,差距在情商。這時候,發一會兒呆,也許可以換一種思維方式,換一個思考角度,也許就會想到一個解決方案,再往前走一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