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地攤貨中國變身奢侈品
像Coach這樣的國外二線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后搖身變為奢侈品的并不鮮見。網友列出的十大“偽奢侈品”中,Coach首當其沖,還包括GAP、LEVIS等。這些國外的大眾品牌,為什么能在中國賣出高價,變身奢侈品受到熱烈追捧呢?
時尚海外評論員微博熱議:
在國外大眾平民化的品牌(這里就不一一對號入座了),一入國內,就被披上光鮮亮麗的外衣,被人們奉為品味的代表,身份的象征,被標簽上小資、高端。殊不知國外最普通的人也能消費,說到底,到底什么是品味,什么是時尚,不深究其文化,僅僅是跟風,也只不過是個皮毛而已。
Coach包包、皮具、飾品等
“我在美國的時候從來不覺得Coach是高級皮包,在國外它就是中高檔的大眾消費品,在國內卻賣得那么貴。”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部副主任趙萍對記者表示。
進入北京大望路新光天地一樓,高檔化妝品的香味撲面而來,進口奢侈品品牌專柜和專賣店林立。被稱為國外大眾消費品的Coach專賣店就設在新光天地一樓的一個拐角處附近,對面一排是FENDI和CHANEL等品牌的專賣店,Coach旁邊則是DIOR化妝品專柜。
“里面那些包有的可以打七折,這個包不打折,因為是今年的新款。”Coach的店員指著一款標價為10500元人民幣花蟒蛇紋的手提包告訴記者。而在Coach的英文官網上,這款包的售價為1000美元(約合人民幣6456元),比國內便宜近40%。
據Coach的店員介紹,國內專賣店的售價與Coach中國官網標注的價格完全一致。記者查閱Coach官網發現一款壓花鱷魚紋手提包在中國官網上標注的價格為6950元人民幣,在英文官網上價格則為598美元(約合人民幣3861元);另外一款紅色真皮翻蓋手提包的價格在中國官網是3800元人民幣,在英文官網上僅為298美元(約合人民幣1924元),國內外差價近50%。
在Coach中國官網新到產品一項中,價格最低的一款手提包標價為3800元人民幣,在英文網站上,價格最低的手提包售價僅為128美元(約合人民幣826元),這樣的價格水平在國內僅能稱得上是中高檔消費品。
一直以來,外界對Coach是否是奢侈品都存在爭議,在上世紀90年代,Coach提出“大眾奢侈品”的概念,將產品價格定位為LV、PRADA等歐洲奢侈品牌的一半左右。但近年來Coach在中國市場的價格表現及其營銷方式已成為諸多中國消費者眼中的奢侈品,其在國外的情況卻并非如此,依然是中高檔的大眾消費品品牌。
Coach稱中國市場運營費用高所以價格理應變高
對價格差異問題,Coach發言人、Coach國際部零售業務總裁Victor Luis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國外名牌存在價格差異是中國市場上的普遍現象。事實上,導致價格差異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交通運輸費、市場營銷開支、門店開張的開支及門店運營費用等都是導致Coach產品在中美兩地售價不一致的因素。加之,“我們在美國已有70年的歷史,Coach在當地市場上是首屈一指的第一品牌,所以具有規模效益,然而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市場中,我們尚未具備這些優勢。”
Victor Luis稱,在中國及其他任何國家或地區的市場中,Coach產品的售價大概只有歐洲傳統奢侈品價格的一半,“我們的定價基準點比歐洲奢侈品品牌低”。{page_break}
網友列出十大“偽奢侈品”
1.COACH 網友辣評:別以為長得像LV就高檔了
2.Calvin Klein Underwear 網友辣評:CK在國外沒啥了不起
3.GAP 網友辣評:這就是美國班尼路
4.MANGO/MNG 網友辣評:H&M升級版
5.LEVI‘S/LEE/ADIDAS ORIGINAL 網友辣評:這三個牌子都是超市貨
6.Y-3 網友辣評:拉上大牌設計師你同樣難高貴
“很多進口品牌在國外其實很便宜,三五十美元就能買一件T恤,但在國內卻差不多要上千元。快時尚品牌Y-3 在國外就是大眾消費品,20歲左右的年輕人是它的目標人群,國外年輕人也沒什么錢,所以這不可能是高端牌子,但在國內時尚男裝品牌Y-3 就整得挺高端。”
7.Vero Moda/ONLY/Jack&Jones 網友辣評:四線城市超市檔次
8.Swarovski Crystal 網友辣評:施華洛世奇水晶雖然純凈,卻是人工的,能好得到哪去
“這些牌子在美國屬于大眾品牌,中國人到美國一般都買好幾個帶回去,美國的價格比中國要便宜50%左右。”一位在紐約留學的中國學生說。
賣得貴就是奢侈品?國人為何狂熱追捧
那么這些國外二線品牌進入中國后為什么能夠順利披上奢侈品的外衣,并有大量中國消費者愿意為此埋單呢?
“國內消費者對外國名牌的認知存在局限性,對品牌口碑、品牌定位缺乏相應的了解,很多只是追隨潮流,在這種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就有可能把國外的一些二三線的品牌錯當成知名的奢侈品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奢侈品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周婷表示。
她認為,由于匯率、關稅以及運輸成本等額外因素的附加,使得這些品牌在國內售價高于外國。面對這樣的售價,國內的消費者很自然認為價格高,買不起的就是奢侈品。
周婷同時承認,這些品牌之所以進入中國后能晉級成為一線奢侈品也在于優越的產品質量和品牌形象,以及品牌傳達的某種精神和部分國內的消費者達成了一致。“高價格,再加上商品品質優越這些因素使這些品牌在中國有市場。”
周婷稱,這些品牌在其本國與中國的地位,兩者雖有可比性,但是由于面對的消費者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不同,以及消費者的行為特征不同,在兩個國家表現出差異的市場表現也屬正常。
國產奢侈品缺位本土品牌處于起步階段
2010年中國奢侈品市場消費總額已達到107億美元,占全球份額的1/4,僅次于日本,成為奢侈品消費第二大國。在國外二線品牌以奢侈品的身份活躍在中國市場上的時候,中國本土企業只能尷尬地看著他們分食中國市場這塊大蛋糕。
“降關稅是不會帶來奢侈品降價的,奢侈品高價的根源是進口商掌握定價權,中國本土企業沒有奢侈品牌,只能聽人家的。”一位從事免稅業務的人士對記者表示。
“目前也已出現了一批致力于發展奢侈品的企業人士和優秀的設計師,比如鄧永鏘的上海灘、郭培的玫瑰坊等;也有一些不錯的奢侈品,比如國酒茅臺、珠寶老鳳祥、周大福、頂級的大紅袍茶葉等,但這些奢侈品并沒有發展成真正的奢侈品品牌,其品牌線輻射多層次的人群,并不是專門針對奢侈消費人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奢侈品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周婷認為,中國本土的奢侈品品牌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
“奢侈品品牌必須植根于文化的土壤,比如法國葡萄酒傳遞著法國人的浪漫,瑞士的手表代表了其精準精益求精的精神。本土奢侈品要想發展,同樣必須植根于我們深厚的文化底蘊。”周婷認為中國不缺乏孕育本土奢侈品牌的文化土壤,五千年的傳統歷史中國元素如何融入品牌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本土奢侈品的成長需要一個長期沉淀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許多國外奢侈品牌的進入,為我們本土奢侈品牌的成長提供了很好的機遇和發展。”除此之外,周婷表示,品牌定位LOGO的表達在一定程度上都需要反復經過市場的檢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