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行業:今日深圳重復昨日香港故事
深圳很幸運,其服裝行業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受政府鼎力支持的傳統產業。不過,沈永芳并不喜歡人把服裝行業稱之為傳統行業。
2008年,深圳市政府出臺了《深圳市女裝產業區域品牌2008年至2012年發展總體規劃》,對深圳著力打造“時尚女裝品牌之都”未來五年進行了詳細的規劃,對實現深圳女裝的產業結構調整,促使其產業升級,為深圳女裝產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雖說深圳服裝行業協會的努力加之政府強有力的支持,將深圳女裝“推”得名滿國內,但是如今該行業仍然擺脫不了其發展瓶頸———用工緊缺、人才匱乏、勞動力成本高企、土地資源緊張。
深圳影兒時尚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璀瓊說:“大家說這個行業沒有門檻,其實這個行業的門檻很高。影兒從2005年開始,就開始覺得人才壓力大,配套弱。我們當時的口號是挖地三尺,也要把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才找出來為我所用。”
沈永芳也不諱言,缺乏人才是目前深圳服裝產業發展的瓶頸,很多企業都表示招工困難;工人工資高,從3000—10000元不等。
據英才網聯旗下服裝英才網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深圳服裝行業人才招聘需求同比增長77.1%,人才需求增長迅猛。而在這超7成的增長中,設計類人才最緊缺。同樣是服裝英才網統計數據表明,截至今年上半年,深圳首席設計師一職人才招聘需求較去年上漲105%,增長翻1倍;圖案設計師人才需求則同比增長150%,增長1.5倍。
從某種程度上講,現在的深圳很像上個世紀70—80年代的香港;深圳市嘉汶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淑君甚至說,10年后深圳的福田區就是現在香港的中環,雖然大牌云集,但是地價非比尋常地高。
上世紀70—80年代的香港制造業包括制衣業非常鼎盛,但同時香港的人力成本、租金大幅上漲,企業利潤空間日漸稀薄。于是,隨著香港產業結構調整,將其制衣業逐漸往珠三角、長三角一帶“趕”,最早就到了深圳,用今天的話美其名曰“產業轉移”。何淑君笑稱她算“逃”來深圳比較早的一批,趕上了國內改革開放后企業進入深圳特區的機遇,那時候特區政府對“三來一補”企業有免稅等優惠措施。
然而如今的深圳,在某些方面同樣面臨著上世紀70—80年代香港同樣的問題,比如土地的緊缺急需將一些制造業轉移出去。作為在港、深二地都做過服裝的人士,何淑君說,今天的深圳正在重復著香港昨天的故事。
只是,我們既然看到了這種重復,也就當然有理由希望,不會看到同樣的結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