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打造完整皮革產業鏈
繼“中國溫泉之都”、“中國工藝家紡名城”等稱號之后,又一項國字頭榮譽“中國毛皮產業發展示范市”正式落戶文登。記者在博覽會期間了解到,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皮革生產、加工和貿易基地,但皮革業面臨著附加值低、品牌效應弱和環境污染等難題,皮革產業面臨轉型升級的巨大壓力。
天智總經理林滋軍告訴記者,“盡管我國是最大的加工基地,但是缺乏有影響力的品牌。”山東恒泰皮草制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效三也表示,相比中國的產品,意大利、法國等品牌的皮草產品做工好,但他們并不是真正的生產大國。由于生產皮革制品存在環境污染,他們更多地把生產基地建在了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前來參觀的文登當地養殖戶王女士表示,由于以前當地沒有較大規模的皮革加工企業,他們養殖的水貂皮毛只能賣給皮革販子,而且定價權也在別人手里。這次她前來參觀的目的也是希望能與企業直接聯系,減少中間環節,以獲得更多的收入。在她看來,打造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已成當務之急。
據中國農學會特產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程世鵬介紹,目前我國年可加工3500萬只水貂皮、2000萬只狐皮和1200萬只貉子皮,在山東、河北、吉林等北方12省市已具備了一定的產業規模。
中國皮革行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玉中也表示,中國的皮革業包括制革、毛皮、皮革制品和皮鞋四大主業,全球產量均居第一。發展黃金期“我們的比較優勢還會繼續存在,未來20年對于我國大陸尤其是東部地區仍是發展黃金期,中西部地區時間則更長,這對企業來說意味著新的機會。”李玉中坦言。在李玉中看來,目前皮革業發展的關鍵在于打造具有完整產業鏈的產業集群,建立生產、貿易、信息、人才培養、檢測和研發六大中心,通過政府扶持,建立專業市場平臺,做強龍頭企業,加大品牌建設力度。要規范養殖市場,通過提升設計、注入文化內涵等提高產品附加值,避免同區域惡性競爭和不同企業的同質化競爭,同時要加強國家間交流合作,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在企業布局方面,老的基地繼續發展,像文登這樣新的基地會陸續出現,進一步形成集養殖、加工、制造、物流等為一體的毛皮加工基地,規模以上企業比例繼續增加。”李玉中認為,未來5年產品的結構將仍以中高檔為主,皮革業的季節性削弱,時尚性將得到加強。在傳統歐美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內外銷比例有望達到7∶3,新的購物模式將陸續出現。企業將更加注重品牌、渠道和終端的建設,注重新技術、新材料、新功能的研究和推廣,提高產品附加值。
養殖業總收入達到30億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