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法寶”促福建長樂紡織業逆市飄紅
盡管2011年被稱為紡織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700多億元,比增36%(全省比增31%)。
而這已經不是長樂紡織業首次在金融危機后取得良好成績。2008年的金融風暴,全國紡織業在掙扎中步履維艱,而長樂市紡織業于2009年便取得15.4%的增長。為什么金融危機后長樂紡織業不退反進,并且越做越大?
日前,記者走訪政府、企業,以及采訪業內人士,發現原因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集聚優勢
企業生產成本降低5-10%
長樂市經貿局副局長、紡織工業總公司經理陳木珠表示,長樂紡織業具有集聚優勢,規模優勢明顯,紡織企業已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進行自發聚集,形成了從初期塊狀經濟到一定層次產業集群的區域經濟特色。
“這為長樂市紡織企業在成本控制、資源配給、公共服務、行業協作、市場宣傳、人才預留等方面提高了競爭能力。”陳木珠說。
據統計,長樂紡織業企業通過集中采購、協商定價、原料本地消化等措施,集群內的企業生產成本要比集群外企業降低5-10%。
-資金優勢
能有效防止資金鏈斷裂
業內分析指出,長樂具有雄厚的民間資本,為企業渡過難關提供了資金保障。
據了解,長樂民間資本包含海外長樂、域外長樂以及本土長樂三大塊。長樂是著名僑鄉,僑匯收入可觀;而長樂在省外還有五千多家企業,每年的利潤收入數目巨大。巨額的民間資本為企業注入大量新鮮血液。
此外,長樂是“草根工業”起源地,民營企業活躍,其獨特的誠信風氣也得到銀行信任,銀行貸款為企業家提供雄厚的資金保障。據介紹,長樂轄區內現有金融機構18家,位居全國縣級市首位。當然長樂企業家特有的誠信也讓銀行敢于放貸。
應該說,長樂獨特的投、融資手段能有效防止資金鏈斷裂,而自主產權意識也幫助長樂有效規避了金融危機對資金鏈的沖擊。
-設備優勢
提高勞動生產率
陳木珠告訴記者,長樂紡織業勞動生產率比行業平均水平高出62%。
據統計,目前長樂市棉紡企業已擁有自動絡筒機一千多臺,成為全國增加最快地區之一。全市80%的棉紡企業
設備水平和產品質量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經編業現有各類經編機一萬多臺,其中最先進的進口設備7千臺左右。
-人才優勢
提供優秀的人才資源
長樂還具有自身的人才優勢。改革開放以來,長樂作為沿海地區,較早按照市場經濟模式發展本地產業,培育了大量的本土企業家。而根據長樂市相關部門的一份數據表示,據不完全統計,長樂現有6萬名企業家,在30多個省、市、自治區創辦了五千多家企業。
“這些企業家是事業心強、懂技術、善管理的人才,并由此帶動和培養了一批產業精英、科研骨干以及技術工人,為長樂紡織業的崛起提供了優秀的人才資源。”錦江科技有限公司的總裁吳華新表示。
據了解,2010年,省政府對54位工商界人士進行表彰,授予“閩商建設海西突出貢獻獎”,長樂就有12位紡織業高管在列。
-政府扶持
政府適時出臺措施扶持企業
“政府積極引導和扶持企業,政企合力共渡難關。”陳木珠表示。
他說,在金融危機爆發后,長樂市把化解行業、企業困難,推動產業升級作為應對危機的手段,積極采取相應措施。
面對2011年的市場波動,長樂市認真調研企業面臨的困難,提出了十條對策。其中包括,鼓勵紡織企業進入全國棉花市場、調整相應稅收政策、金融系統繼續予以扶持、社會保障房傾斜外來工等。
目前,長樂有一千多家紡織企業,去年紡織行業全年產值約730億元。其中233家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700多億元。記者走訪發現,至今還沒發現有企業倒閉的現象。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