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廬縣農民靠繡花鞋制作致富
近年來,浙江省桐廬縣本著弘揚傳統文化、創新民間工藝的理念,將弘揚和發展民間傳統文化與農民素質培訓結合起來,把歷史悠久的繡花鞋技藝融入農民技能培訓中,不僅有效增強了農民的創收能力,也使這些民間技藝得到傳承,促進了民間工藝產業的發展。
桐廬縣合村鄉繡花鞋,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藝和源遠流長的文化積淀而久負盛名,但從鞋底到鞋幫,從滾邊到繡花,每一道工序都是由手工制作完成,其手工技術要求較高,制作費時。近年來,隨著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會制作繡花鞋的人越來越少,而另一方面,隨著桐廬旅游業的興起,繡花鞋的銷量越來越大,保護并傳承合村繡花鞋制作工藝迫在眉睫。
桐廬縣在充分調研的基本上,決定多形式弘揚和發展民間傳統文化,并通過農民技能培訓,“搶救”繡花鞋產業。
2009年,桐廬縣在合村鄉建立了繡花鞋開發研究中心,編著出版了《合村繡花鞋》等專著,制作介紹合村繡花鞋小冊子、連環畫、光盤,通過各種手段來宣傳合村繡花鞋。此外,還利用現有公共文化設施,建立“合村繡花鞋展示中心”,將普查收集、整理的合村繡花鞋實物資料進行集中展示,并采用數字化展示手段,結合實體模型、專題展覽等形式,生動地展示合村繡花鞋品種、特色。此外,為了與教育培訓相銜接,又組織編寫了合村繡花鞋民間藝術鄉土教材,在小學開設民間藝術課程,擴大基礎覆蓋面。同時,組織合村繡花鞋民間藝人、繡花女表演隊伍,積極參與國內外民間民俗活動,讓合村繡花鞋的名字響亮全國、走向世界。通過這一系列舉措,營造了良好的民間藝術氛圍。
針對會制作繡花鞋的人越來越少的現狀,桐廬又結合農民素質培訓工程,著力培訓繡花鞋制作工人。自2010年以來,該縣共舉辦了3期繡花鞋制作培訓班,參訓人員104人,并邀請中國美術學院染織美術設計大師裘海索、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傳承人陳水琴等專家前來授課;在培訓內容上,注重創新與傳承,如以往合村繡花鞋的鞋面顏色不講究色彩統一,一些農村婦女自己想用什么顏色就用什么顏色的布料,造成色彩雜亂,專家就針對這些問題進行細致的講解,深受學員的歡迎。
除了注重培訓質量,桐廬縣也十分注重培訓的后期工作,與參訓學員保持溝通聯系,為學員解答各種問題,幫助和鼓勵她們發揮培訓中所學到的知識技能,以此來促進和帶動繡花鞋產業的發展。
合村鄉高涼亭村村民毛亞君自2010年11月參加了繡花鞋制作培訓后,在縣農培辦的幫助下,很快開辦了合村昭德布鞋廠,吸納了42名培訓班學員,還帶動周邊50多名婦女從事繡花鞋制作。目前,合村有3家繡花鞋生產企業,“滿月鞋”、“喜婚鞋”、“福字鞋”等100多個品種,參與制作的農民400余戶近1000人,約占全鄉總人數的10%。全鄉繡花鞋的銷售額每年約280萬元。傳統的繡花鞋,為合村鄉構建和諧社會、建設新農村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