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一兄妹大膽創品牌 壯大家族企業
兄妹倆一搭一唱,漸漸把家族服裝企業從幕后推向臺前。對于新生一代臺商銜接產業轉型,兄妹倆都很有信心。
父母在廈經營臺資成衣代工廠有10多年歷史,如今黃若栩與哥哥黃孔毅在繼承家業后再大膽“再創業”,以母親名字自創服裝品牌“MonnieChu(慕妮茱)”,想要突破貼牌工廠的局限,走不一樣的道路。
幾天前,兄妹兩人籌備良久的品牌服裝店終于正式開門迎客。“開創自有服裝品牌是我母親多年以來的夢想,現在看來,等于從臺北來到廈門再延續。”自學成為服裝設計師的黃若栩告訴記者說,目前,兄妹倆要同時兼顧工廠事務和服裝店生意,盡管有道不盡的辛苦,卻為實現兩代人的夢想甘之如飴。
二代繼業,延續品牌觀念
黃若栩和黃孔毅在廈讀書長大,從小成衣代工廠拿衣服當玩具。
他們的父母黃學健、周錦珠夫婦,是從臺北西門町成衣店走出來的代工商人。夫婦倆從選布、打板、制衣、貿易無一不精通,也曾經在臺灣的百貨公司創設“USE”女裝品牌,但只堅持了3年。12年前,他們遷移到廈門在同安開了家成衣廠,目前為7家臺灣品牌代工。
據黃學健介紹,當初大陸人工成本低,加上他們走的是高單價精品服裝,制作難度較高,與大陸廠商相比極具競爭力,成衣銷回臺灣后,“利潤最高可達4成”。但是,隨著大陸工資上漲,臺灣廠商壓低價格,“現在毛利能有1成就不錯了。”
因此,和許多制造業臺商一樣,他們也開始面臨企業轉型升級問題。2008年起,夫婦動起創建自有品牌念頭,但他們知道,這條路雖不好走,卻是惟一的出路。也許看過太多失敗案例,他們會誠惶誠恐、按部就班地踏出每一步。
而走這一條新路的主要擔子,儼然落在已經成長起來的黃若栩和黃孔毅身上。黃若栩說,盡管早期全然從事代工,但父母一直都有“品牌觀念”,始終把產品品質放在第一位。也因此,她認為品牌道路早就已經在走了,如今的工作只是將其“有形化”而已。
倚仗工廠,自由發揮設計
畢業于集美大學國貿系的黃若栩自小對女裝設計十分感興趣,決定繼承父母的事業之后,她開始利用課余時間學習服裝設計,掌握服裝制作的各道工序。
自小就泡在成衣工廠里的黃若栩,對于服裝時尚則有著超乎一般人的敏感。2007年還在大學念書時,她與朋友一起成立服裝設計工作室。“大陸同學對我的印象是天天都有新衣服穿,以為我家很有錢。哪知道我家別的沒有,就屬衣服多!”
黃若栩告訴記者,雖然自己沒讀過名牌服裝設計學校,但父母的成衣廠就是最好的“學校”,從各道制衣工序的老師傅身上,還有工廠經營理念,她學到的東西比任何學校教的更多。“用媽媽名字做品牌,一方面是媽媽的夢想,另一方面是因為媽媽教我們很多東西。”
開一家店比不上開一間工廠的規模,可黃若栩覺得獲得了更大的舞臺:“在成衣工廠設計作品給客戶,往往會因為考慮成本而不被采用;為自己的品牌做設計,自由發揮的空間也就大得多。”
兄妹聯手,爭食內需市場
黃若栩負責產品設計和推出,而哥哥黃孔毅則負責展店事務與經銷事宜。
“我們幾乎天天都要吵架!”黃若栩笑著告訴記者說,她和哥哥雖然如是分工,哥哥經常給自己“踩剎車”,“有些設計若是太復雜,制作起來成本高,就會被他罵。”
首次對外營業,他們推出130多款原創女裝。黃孔毅表示,代工制造成衣跟自創品牌成衣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單單款式設計、配件、布料、生產等,外加上店租營運費用,“我們都不敢去算前期已經投入多少錢!”
但黃若栩說,她對自己的設計作品有信心,每年固定要推出春夏、秋冬兩類產品,每類分4到5批次上柜。從去年起,黃孔毅在大陸淘寶網開業,“慕妮茱”銷路逐漸被打開,消費者反映很好。
兄妹倆一搭一唱,漸漸把服裝企業從幕后推向臺前。對于新生代臺商銜接產業轉型,兄妹倆都很有信心。在黃若栩看來,有自家的服裝廠做后盾,不管從品質或者衣服出貨量,都可以更加靈活地控制。此外,大陸“十二五”期間將繼續擴大內需來支撐經濟成長,“慕妮茱”就是要爭食內需時尚女裝市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