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第七屆中國國際經編設計大賽決賽圓滿落幕
5月21日~22日,第七屆中國國際經編設計大賽決賽在武漢楚天181文化創意產業園隆重舉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張延愷,湖北省政府副秘書長黃國雄,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經編分會會長沈順年,中國科協新技術開發中心主任王軍,海寧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姚敏忠,以及武漢紡織大學黨委書記尚鋼、校長韋一良、副校長黃運平等出席了決賽及頒獎典禮。
本次大賽以“鳳舞潮起·匯耀東方”為設計主題,由中國針織工業協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新技術開發中心和海寧市人民政府主辦,由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經編分會、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武漢紡織大學、日本文化學園大學服裝學院和浙江世紀風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承辦,得到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大力支持。中國國際經編大賽曾在上海、北京、杭州、西安等城市舉辦,首次來到中部地區,并首次在武漢以設計大賽的形式推廣海寧經編產品和產業。
本次大賽分經編服裝和經編家紡及戶外用品設計大賽兩個大類,其中經編服裝類包括運動、時尚、內衣、泳裝和仿皮五個項目;經編家紡與戶外用品類包括經編家紡及玩偶系列和經編戶外用品兩個項目。
武漢紡織大學承擔了本次大賽的主要組織工作。大賽從2011年11月開始征稿,至2012年4月截稿時止,收到了來自意大利、俄羅斯、法國、韓國、中國等7個國家的稿件共計2210份,其中仿皮服裝系列612份,內衣泳裝系列587份,運動時尚系列612份,家居飾品整體設計系列120份,戶外用品系列282份。
在為期兩天的決賽中,最終來自韓國建設大學的選手李悅獲得“海寧移動杯”運動時尚組金獎,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的吳利波、姚麗煒獲得銀獎,天津美術學院的王溪西獲得銅獎;來自武漢紡織大學的選手張妍妍獲得“永力杯”仿皮組金獎,武漢紡織大學的張俁宣、廖金芳獲得銀獎,日本學園大學的高木美希獲得銅獎;來自興城市燕莎制衣的選手田澍獲得“華昌杯”內衣泳裝金獎, 大連工業大學的冷夏炎獲得銀獎, 蘇州大學的吳夢迪獲得銅獎;來自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的選手許樂獲得“海利得杯”戶外用品組金獎,江漢大學的胡宗玫獲得銀獎,西南大學的鄢碩獲得銅獎;來自浙江理工大學的選手張蕾、肖瀟獲得“恒力杯”家居飾品組金獎,北京怡蓮嘉美家居有限公司的張凌霄獲得銀獎,自由設計師張萌獲得銅獎。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北京服裝學院、東華大學、浙江理工大學、西安工程大學等12所高校獲得優秀組織獎。
中國國際經編設計大賽始于2005年,大賽由最初的“中國經編服裝設計大賽”而來,目前,已成為我國紡織行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大賽。今年舉行的第七屆中國國際經編設計大賽旨在加強中外經編產品的設計展示與交流合作,展現海寧經編固有的魅力,提升中國經編行業產品設計研發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帶動經編產品向品牌化的方向發展,提升產品附加值和經濟效益,促進經編產業全面升級。大賽以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為核心,以專業性、流行性、應用性為基礎,以市場性(實用性藝術)為主導,努力提升服裝設計水平,倡導最新設計理念——經編服裝設計,展示國際流行動態,架構設計師與企業的橋梁,為服裝行業服務,提高在校學生對于經編面料的認識和應用能力,進一步打造海寧市經編企業知識產權經營,品牌文化傳播的平臺。
經編產業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取得了一些成績,同時也遇到了不少技術瓶頸,通過此次大賽,學校、地方和企業采取更為廣泛的合作,這種產學研用的發展模式推動了經編產業的創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