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服裝企業經營艱難 品牌紛紛打折促銷量
李先生(化名)做服裝20年,今年的光景著實不好:“大家都只敢訂兩三個月的短單,去年則是半年單。今年的銷量下降了20%左右。”
他一直在問,現在哪行景氣:“真想轉行。去年這個時候連衣裙已經賣了12萬件,今年才賣2萬件;原來做一版,跟一版,追一版,一做就是1500件,現在只敢做一版,500件都賣不完。不少服裝小廠庫存都達到了8000-10000件,去年高峰時只有2000件;往年一般是7月15日放假,今年提早休息了。”
高庫存的陰霾籠罩著紡織服裝的整個產業鏈,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紡織廠謹慎生產、服裝廠謹慎下單、銷售市場謹慎進貨,造成了全行業性的恐慌性緊縮。緊縮之下,消費市場愈發疲軟,形成惡性循環。”李先生說。
盡管官方PMI數據顯示,產成品庫存在連續兩個月攀升之后,7月份產成品庫存指數為48.0%,比上月下降4.3個百分點。但與之相對應的是訂單繼續在50%以下,價格大幅下降。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分析:“庫存已經成為拖累經濟反彈的重要因素。這一輪庫存增長從2010年下半年政策收緊開始一直到目前還未結束。由于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去庫存壓力,這就限制了企業未來擴充產能的意愿及能力,這可以解釋為何近期的信貸需求如此虛弱,對貨幣政策就意味著邊際效用的降低。”
炎夏猶寒
西單商場的顧客稀少,顯得冷清。
服裝區域,幾乎所有的品牌都在降價促銷。銳步全場五折;新思路部分三折、李寧滿100元返35。商場一家品牌運動服的李姓銷售員告訴記者,現在本來也算不上服裝銷售旺季,再加上許多商家的貨物庫存量都比較大,所以打折是正常的,不打折才不正常。
無論是一線品牌,或是國內的二、三線品牌,都在使各種法子打折促銷,有些品牌甚至低至兩折。上述銷售人員說,今年的折扣不僅比往年高很多,而且打折的時間也提前了。以前都是臨近換季才開始搞促銷活動的,但現在炎夏才開始,就已經打著換季大優惠的口號來吸引消費者了。
“服裝庫存高企在行業內早就是公開的秘密。”李先生說現在的局面是,一線品牌商的庫存與銷售比,普遍達到6:1,其零售單店的銷售額也至少下滑10%,情況比2008年金融危機還要糟糕。
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一季度,紡織、服裝、皮毛業85家上市公司合計存貨達731.72億元,比上年一季度的623.23億元增加了108.49億元,同比增長17.4%。2011年,多數紡企庫存高企的同時,由于訂單的萎縮,使得過多的庫存難以消化。在2011年創出了711.03億元的高存貨后,2012年,紡織服裝業的存貨不但沒有消化掉,反而高于2011年的存貨,增至731.72億元。
產銷兩不旺的背景下,服紡行業“賒賬”經營的模式,顯得舉步維艱,“三角債”使得企業隨時面臨資金斷裂的危機。
{page_break}
“去年上半年貨款能回來90%,今年還沒影子”,李先生說,“不得已,我向銀行借款200萬,僅利息一年就要17萬。”
原因
去年開始,國內許多服裝企業的庫存似乎一下子集中爆發,“庫存陰霾”究竟從何而來?
“好不容易熬過了金融海嘯,卻又遇到歐債危機。”首席分析師汪前進指出,人力成本、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貿易環境的變化,使得近兩年服裝企業的經營環境“風云突變”。
一些服裝企業今年的出口訂單急劇下滑,大量囤貨被迫轉為內銷,加上經濟不景氣、消費相對疲弱又造成了大量庫存積壓。
汪前進指出,在經濟不景氣的形勢下,產品庫存的周轉變慢,既占用了運營流動資金,又導致企業無法更新產品,而沒有新品就沒辦法吸引到更多的顧客,業績就會嚴重下滑,從而加劇資金周轉困境,甚至最終致使整個經營陷入絕境。
此外,中國大多數服裝企業都采用“訂貨會”的供應模式,提前半年至一年生產產品,且主要依賴下游分銷商而不是消費者提供市場信息,企業對消費形勢的判斷往往因為信息不對稱而過于樂觀,產品產量遠遠大于市場實際消化量。
休閑、運動服裝等屬于大眾快速消費品,一旦過季就會快速貶值。而且,服裝企業的特性是要不斷地推出新品,無法先清理完存貨再重新投入生產。源源不斷地進行補充生產,所導致的結果就是庫存“越滾越大”。
除去內外環境的因素,也有企業自身管理的問題。
李先生說:“在服裝行業跑馬圈地的階段,渠道擴張速度決定了企業的收入增長,這個道理很容易明白。”
很多公司采取了加盟為主,直營為輔的運作模式,加盟店要使用這個服裝公司的商標、商號、服務方式等,并向公司交納50萬元—300萬元不等的特許費 (訂貨折扣率相應不同),最終銷售收入的25%歸加盟商。
以這種模式來實現銷售渠道的擴張,效果立竿見影,美邦專賣店初期每年以新增50家的速度發展。
與開店速度相對應的,多數加盟商與服裝公司的經營合同中,有一條每年業績增長的硬性規定。李先生說:“每個季度都有訂貨指標,遠遠超出門店所能消化的程度。如果少訂點,就會被告知要移交代理權。”
“庫存是一個逐漸累積的過程,一旦出現庫存問題,短期內將很難得到有效控制。相對來說,庫存需要保持在總資產的5%以下才能有限控制其惡化,但是中國大多服裝企業的庫存與該數字都相差甚遠。”旺前進說。
電商突圍?
企業陷入了“去庫存”和打折“拋貨”的漩渦,各大品牌都在不同程度地進行促銷打折活動以消化庫存,有的品牌甚至連新品都在打折。
一些企業在處理高庫存問題上,主要是靠打折促銷來解決,其實這是治標不治本,雖然可以解決企業的燃眉之急,但這并不是長久的發展之策。
汪前進指出,促銷讓利只能救急,從長遠來看,加強產品創新設計、降低同質化、建立精細的庫存控制流程,才能令企業“賣一掙一”而非“買一贈一”。
去庫存的另一個方式,就是讓企業又愛又恨的電商渠道。
無底線的價格戰讓企業有時候不得不以近乎于零的利潤來快速推貨,成為一種“斷尾求生”的不得已之舉。以安踏的今年某新款休閑男鞋為例,在實體店賣239元,而在天貓商城,團購價則為155元,相當于打了對折。
361度年報顯示,公司將重點拓展電子商務,并已通過獨立的第三方代理,在淘寶網銷售鞋服產品。李寧、安踏和匹克也都曾在年報中提到,要繼續加強電子商務渠道建設,以適應當下的消費需求,應對高庫存的情況。
環球鞋網數據顯示,以中國運動品牌基地福建泉州為例,目前已有近七成鞋服企業涉足電子商務。去年,安踏的電商銷售額為1.6億元,特步1.2億元,鴻星爾克1億元,喬丹為5000萬元。
旺前進說:“中國大部分服裝企業做電商,不是為了建設網絡品牌,而是增加一個去化的渠道。若長期以此為目標,進行價格廝殺,對品牌的傷害會非常大。”“如果控制不好,電商渠道反而更容易造成庫存。”他說,以電商品牌凡客誠品為例,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時,凡客的總庫存量高達14.45億元,幾乎是其2011年銷售額的一半。凡客這類服裝電商品牌,靠的就是低價來爭搶線下市場,當出現滯銷款式時,很難再像線下品牌那樣靠大折扣促銷來消化庫存。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