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扶植中小服裝企業 維護上下游服裝企業利益
通過分析服裝行業目前的發展狀況,我覺得制約服裝設備發展最根本的因素依然是服裝行業粗放式經營和改革過程中積累的深層次矛盾長期未能化解。我們不能僅靠先進服裝設備扭轉局面,而應把有限外匯用在提高紡織現代化基礎的造血功能上,有步驟、有計劃推行紡織全自動一體化的技術進程。
我覺得首先可以在具備條件的服裝企業樹立一個代表當今世界頂尖技術樣板的分廠,以歐洲意大利某廠萬錠只用7個人管理為目標,作為紡織全服裝行業學習、研發的標桿與方向。實際上,歐美國家對中國高科技技術封鎖是一貫的。據相關資料顯示,10年前我國從歐美進口的高科技產品達到16%左右,而近十年僅為7%~8%。尤其是核心部件目前基本上掌握在別人手中,在價格上受制于人。我國的某些基礎服裝設備,如工控機、PLC、PCC、編碼器、電磁閥、變頻器、電子清紗器、交流伺服電機、傳感器以及棉紡織器材與配件的穩定性、可靠性、一致性、使用壽命上都與國外同類產品有差距。
全自動聯合服裝設備的價格因素也是我們要重點考慮的方面。目前,進口服裝設備價格至少比國內高出2倍以上,如15臺青澤360細紗機(1200錠)的細絡聯流水線總投資在6000萬元左右,按萬錠投資3000萬元計,可以粗略估計:如果全部做精梳40支紗,萬錠年產量大約1100噸,每噸紗純利潤如果能達到4000元,紗的利潤約440萬元;考慮節約人工20人,年工資平均2.5萬元,工資節約50萬元,萬錠總利潤接近500萬元,投資金額大概6年可回收。但目前市場不景氣,每噸紗線的利潤能有1000多元就不錯了,能達到4000元/噸價格的服裝企業更是鳳毛麟角,回收期很難預計。現在,我國的自動化工控技術,雖然在成套產品的制造方面與國外還有較大差距,但在改造和系統集成方面已日趨成熟。尤其是軟件設計,往往更能符合服裝企業的實際。雖然使用國產服裝設備進行改造成本只是全進口的幾分之一,但是配件和維護的成本也要低得多。因此在引進服裝設備時,要充分考慮這些問題。
在支持技術改革的工作中,應當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通過政府政策及市場調控整合棉紡織服裝設備與人才資源,淘汰能耗大、管理水平差、技術人才欠缺的中小型廠家,使服裝企業要重視投資的綜合效益。另外要重視基礎部件的研究與投入,在引進先進裝備同時引進相應配套軟件,強調引進能起到四兩撥千斤作用的核心技術,重點突破創新設計技術與工具以及數控化、智能化相關硬件與軟件。中小服裝企業歷來是技術創新的生力軍,僅百余人的廠就能生產世界頂級產品的瑞士格拉夫針布享有百年歷史就是最有力的說明。
我們要大力扶植中小服裝企業,鼓勵、造就、培養各類技術拔尖人才,樹立科技創新的氛圍,摒棄浮夸、急功近利的科研學風與作風,打擊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的市場蛀蟲。市場也要盡快建立相應標準規范體系,設立查處干擾生產經營的劣質、仿冒零部件、器材、紡機服裝設備的公證機構,維護上下游服裝企業利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