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2年棉花產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河北省棉花協(xié)會對2012年河北省棉花產量下降的原因作了如下分析:
一是天氣原因
從2009年開始到今年,河北省已經連續(xù)4年在棉花生長中后期遇到低溫陰雨天氣,發(fā)生了嚴重爛鈴,品級下降,單產降低,收成減少;尤其是在今年,降水有所提前,降水強度也有所加大,7月份大部分棉區(qū)都出現(xiàn)了5次強降水的過程,由于降雨提前造成的棉花8月中旬就發(fā)生大面積爛鈴和蕾鈴脫落。突出的特點是爛鈴早且重,一般爛鈴達到l/4—1/3,平均剝爛鈴在6 0斤/畝以上;據9月1 0秋桃考察,單株成鈴14.7個,比去年減少了0.9個,是2007年以來單株成鈴數(shù)最低的年份,主要是秋桃座桃少。9月份東部和北部棉區(qū)遭遇臺風強降水,滄州市有將近8萬畝棉花絕收。2012年新棉開秤之際,所收購的棉花一般都是4級,根據棉花加工企業(yè)的分析推測,2012年3級以上棉花比常年減少l/3左右,而品級下降的結果是棉價的下跌。
二是棉價的大幅下跌
當前籽棉價格為3.8—3.9元/斤,最低時為3.5元/斤左右,棉農收入的減少,導致植棉積極性降低。主要是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影響,對紡織品需求減少,造成了棉花生產的相對過剩,價格持續(xù)走低。
三是用工成本快速上升
相對于種糧,棉花的生產管理技術比較復雜,除播種外,大部分生產環(huán)節(jié)還沒有實現(xiàn)機械化,生產用工較多,費工費時,病蟲防治、整枝打杈、采摘等,要耗費大量的人工,而人工費近年來大幅上漲,目前棉花采摘工費已經上升到0.8~l元/斤;隨著務工收入的增加,棉農們選擇了外出打工掙錢、改種機械化程度高的糧食作物。
四是比較效益進一步下降
種兩季糧與種一季棉花相比,收入相差無幾,但植棉用工大大超過了種糧;
五是棉花優(yōu)惠政策措施相比糧油作物力度小,對棉農的帶動作用也小
小麥玉米兩季所得補貼金額共20元/畝,超過一季棉花1 5元/畝;還有糧食的綜合直補等。
六是為了保證糧食安全和菜籃子生產,棉花用地成為了被壓縮對象。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lián)絡,請在30日內聯(lián)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lián)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