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女服裝發展面臨三難題 成走向全國瓶頸
一雙匡威經典款帆布鞋,售價要三四百元,比普通的貴很多,這就是品牌的力量。給這雙匡威鞋加入川久保玲的創意和經典的“小眼睛”標牌,那至少要再貴1000元,這是設計師的力量。
青島女裝何時能展現出這種力量?這是一篇很大的文章,這是一條很長的路。本次系列報道采訪中,很多業內人士熱情討論、建議支招,幫助女裝行業認清不足、找到差距,為明天發展得更好。這也是我們推出此次報道的本意,提振士氣、堅定前行,青島女裝的夢想就會實現。
經過十幾年發展,青島女裝攢下了一份“家底”。但不可否認,這份家底并不殷實。記者與眾多業內人士交流中,大家普遍認為產業鏈不完整、進店難、缺人缺錢是發展女裝品牌的三大難題。突破這些瓶頸,未來青島女裝才能真正崛起。
發展青島女裝三大難題待解
一難 產業鏈不完整 成本難控制
青島有數千家服裝企業,98%是代工。產品原料采購多數在外面,本地買不到合適的面料、輔料。這個問題造成的難度有多大?青紡聯設計師薛繼亮拿做一件成衣為例說明,由于產業鏈不全,青島企業每個環節都要多付出努力。“面料、輔料大都要在外地采購,需要不停地出去跑市場、談判。”他說,一件時裝不僅面料、款式重要,輔料也很重要,有特點的扣子、拉鏈采購不到,服裝的效果就出不來。到外地采購,量少了,廠家不伺候,發貨慢;大量采購,很多企業沒這么大產量。只能提高價格采購,這樣又提高了成本。相反,南方服裝重鎮都有完備的產業鏈,便捷的原材料采購通道,在“襯衫之鄉”義烏大陳,襯里、扣子,做襯衫的所有原材料都可以在小小的一個鎮子上購齊。同樣,在“蘇溪”,做襪子的材料應有盡有。
二難 進店難 一等三年“再看看”
費盡力氣,把服裝產品做出來了,渠道又是難題。首當其沖就是進店難。恩瑪秀丹設計總監高麗新對此感慨頗深。三年前,她就想讓品牌進入一家島城高檔百貨店。對方招商經理的回答是,“你的產品不錯,但我們地方也緊張,要不等等吧,等建了二期再說。”三年過去,高麗新再去找,對方還是猶豫不表態,給她回話說再等等。“誰能等得起?企業發展能有幾個兩三年。等兩三年過去,什么機會也沒了。”她說,百貨店好言婉拒還算好的,有的對本土品牌直接是攆出來。她認為本土品牌難進百貨店,問題是多方面的,有資金的問題,品牌的問題,外來和尚會念經的問題。
三難 缺錢、缺人 做大很難
做高端女裝需要投錢、投大錢,在這條路上走得最遠的ITTZO品牌感觸最深。“服裝行業投資大,見效慢。要做大品牌必須有大資金投入。”一洲公司總經理、設計總監王燕說,ITTZO創牌近5年來,一洲公司累計投入資金超過3000萬元,在國內高端女裝界有了一定聲譽。一些城市的高端百貨店也拋出了橄欖枝,但受限于資金不夠、人才缺乏,一洲公司不能迅速進入,限制了發展速度。她希望政府能恢復當年2400萬元的支持計劃,把錢用在刀刃上,在最關鍵的節點能推企業一把。
共話青島女裝未來 決不放棄服裝行業
項陽青: 建女裝創意產業園
發展中的困難如何解決,有人說靠政府,有人說更要靠企業自己。有人說要改善大環境,有人說改善企業小環境更重要。其實沒有定論。“咱們家底薄,自然配套的市場小,上下游產業鏈不健全,對設計師人才,對外部資金的吸引力小。這不奇怪。”市經信委主任項陽青說,但回顧前十幾年,青島女裝是從零開始,那時候難度更大,困難更大,“還不是一樣做出現在的成績了?”他認為,環境需要一點點改善,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他堅信,青島肯定能走出全國一線的女裝品牌,“作為一個伴隨著青島城市成長的母親產業,我們決不放棄紡織服裝行業!”
項陽青表示,要讓紡織服裝千億級產業鏈持續健康發展,青島需要一個專門的女裝創意產業園。建產業園,最難的是土地問題。“建這個產業園,不是為了稅收,而是為了打造設計人才大平臺,把本地設計師留住、把外地人才引進來!”此外,還可以把服裝輔料市場建起來,補足產業鏈缺失的一環。
應義壯: 做小批量、做高端
應義壯是青島鑫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也是一個從業40多年的老服裝人。他說,近幾年來,一直有人說,服裝行業是夕陽產業,沒有價值了,也不值得下大力氣去做了。他在日本考察市場時卻深受震撼:量體定制工作室大多在寫字樓內,全靠極致的服務和口碑留住顧客;廠家做一件服裝精益求精,不求量大但求滿意度;顧客來量體,要像看牙科一樣提前預約…… “人家把服裝行業做得,簡直是一種享受。”他說,看到了發達市場的運作模式,他堅信“服裝行業真不是夕陽產業,以后大有前途。”對于青島女裝品牌,應義壯分享的經驗是小批量、做精品應該是未來的趨勢。
賀明: 對本土品牌有信心
雖然進店難被一再提起,但實際情況是,進入百貨店的青島女裝品牌一直呈上升趨勢,從ITTZO、香羅伊,到瑞和菲瑪、花手箱,越來越多本土品牌進入不同定位的百貨店。百貨店方面,甚至是高端百貨店,都在對本土品牌逐漸張開雙臂。
陽光百貨營銷部策劃經理賀明說,自陽光百貨開業至今,國內本土品牌一直在不斷地引進更新,現在商場內本土品牌約四十余個,涵蓋玉器、珠寶、男女服裝、童裝、配飾、鞋包等品類。陽光百貨內也擁有一系列出自中國設計師之手的本土品牌,如NE·TIGER、ITTZO、卡利亞里、諾丁山……
“當下,本土設計師團隊的力量正在崛起,設計水平與專業素養也更加趨于成熟,與國際品牌的距離正在縮小。”賀明說,國內高端百貨業,對本土品牌的信心也越來越足。
蔡澤源: 改變淘“外貿貨”現象
說起青島設計師女裝發展落后于上海、廣州,“圈內人”蔡澤源說,一方面原因是設計師品牌“面向”消費者的渠道不多。他總結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青島人長期有淘外貿尾單的習慣,甚至青島還建起了專門的“外貿城”,一些外地游客也來青島淘“外貿貨”。這也限制了設計師產品的流行與被認可。這種習慣近年來有所消減,但仍然根深蒂固。
蔡澤源說,本土設計師產品水平肯定超過一般服裝,唯一缺少“親民性”的是價格。他舉例說,同樣一件襯衣,批量化生產后成本能降至100元,但如果只生產幾十件、上百件的話,成本就得200元不止。對于小規模生產的設計師品牌成衣來說,成本高自然售價也要高,因而讓很多消費者望而卻步。他說,“定價高并非設計師暴利,而是生產、流通環節增加了太多成本。 ”
記者感言 壯哉,追夢人
讓青島女裝走向全國是一個“夢”。在采訪中,記者遇到了一個個追夢人。他們的執著、堅定、癡迷,讓記者一次次動容,一次次感動。設計師王燕,為了渡過難關,把家里的房子賣掉給工人發工資;不顧所有家人反對,一次次把積蓄砸進市場里;不講吃、不講喝,甚至很少化妝,把所有錢都用來購置樣衣……對服裝,可以說是“不瘋魔不成活”地熱愛。經信委主任項陽青,不遺余力、多年如一地支持幫助青島服裝企業,被企業稱為 “貴人、恩人”,他在媒體面前拍胸脯承諾,“退休前肯定會實現
女裝品牌走向全國的目標”,讓大家多一些耐心和鼓勵。他們都是有夢的人,青島服裝行業不乏這樣的追夢人。有了這群人,我們才有可能做到一些事情,改變一些事情。壯哉,追夢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