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紡織退城入園實現華麗蛻變
咸陽紡織“換籠換鳥”華麗蛻變。
2013年12月29日,咸陽新興紡織工業園,隨著陳曉明有力摁下食指,咸陽紡織集團一分廠的185臺細紗機、絡筒機正式調試。咸陽紡織行業從退城入園進入實質性生產。
咸陽是國家“一五”規劃的紡織基地。占據陜西十萬紡織大軍的半壁江山,產值、利稅曾超過咸陽工業規模的五成,涌現出趙夢桃、吳桂賢等紡織英模。“進了紡織廠,走路腰包響,頭上白帽子,穿的是料子。”1976年進入陜棉八廠工作至今的陳曉明記憶猶新。
然而,進入上世紀90年代,咸陽紡織陷入谷底,“16戶國有企業,設備落后,紡的是坯布,一米只掙幾分錢,人均月收入不過千。工人沒士氣,廠子不景氣,日子過得一個比一個艱難。”咸陽紡織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康忠民介紹說。
久旱逢甘霖。2011年初,省委省政府決定加快振興咸陽紡織產業,并連續三年拿出3億元,支持咸陽紡織業的技術改造。咸陽應聲啟動新興紡織工業園和紡織企業搬遷。西北一棉、西北二棉、陜西八方三家企業整合成紡織集團。
規劃面積10.83平方公里的紡織工業園,成為企業聚集聚群之地。“通過土地置換,實現退城入園。紡織企業也由原先零散的‘丑小鴨’,換進新籠子加速蛻變‘白天鵝’。”市發改委主任、紡織工業園管委會主任李忠平說,“而舊的‘籠子’——老廠房,用于舊城改造、商業開發和紡織文化公園,從而實現換籠換鳥、齊飛共舞的效果。”
此次融資12.5億元的升級設備,可使咸陽紡織集團進入世界5%的技術水平行列,在未來10年間保持國際國內一流。萬錠用工200人減到36人,工人工資水平至少提高三成,企業資產負債率可由75.94%降至23%,年凈利潤可達1.36億元。
“在設備升級的同時,我們正在研發導電、防水、防污、抗菌、阻燃面料,汽車、醫療、煤炭適產用布,Lyocell天絲、咖啡碳纖維、麻纖維、竹纖維等20多個新品種,以形成現代紡織的完整產業鏈,真正讓咸陽紡織業二次振興!”康忠民信心滿滿。
時令接近小寒,工業園6條寬闊的主干道路兩旁,塔吊高聳,車輛穿梭,一派熱火。員工公寓、供熱中心、消防站及漢普頓服裝等項目,正有序施工。世界500強之一的新興際華集團和中棉集團、蘇州震綸棉紡集團、經緯紡機等知名紡織企業紛至沓來。
“完成投資26億元的園區,被授予‘中國紡織產業集群示范基地’稱號。這只閃光的‘金絲籠’,不但讓‘丑小鴨’變成‘白天鵝’,而且還將孵化出更多金鳳凰。”李忠平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