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推動漢派服裝產業計劃
日前,湖北武漢市發布振興漢派服裝產業專項計劃,從2014年起,連續三年,每年投入2000億元,用于支持服裝企業的品牌建設、市場開拓、融資貼息等。同時,在黃陂區建設3000畝服裝時尚創意產業園,打造漢派服裝創意設計、時尚體驗和高端制造三大中心。投資千億的漢派服飾產業,突出的的科教優勢和產業基礎,為何卻遲遲未見一線品牌?
漢派服裝相關研究報告2014-2018年中國礦物纖維市場未來發展趨勢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2014年4月2014-2018年中國褲子行業市場調查及投資前景咨詢報告2014-2018年中國抱枕行業市場供需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咨詢報告2014-2018年中國抗裂纖維市場未來發展趨勢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123
漢派服裝以大眾化、平民化的風格,在上世紀90年代初占據市場。據武漢市經信委統計,目前武漢市服裝企業1600余家,規模以上企業僅50家;由于產品的低端化、同質化,至今沒有一個在全國叫得響的一線品牌。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武漢紡織大學、湖北美術學院等14所高校,每年培養服裝相關產業本、專科畢業生8000余名,年年有作品斬獲國際、國內大獎。
有突出科教優勢和產業基礎,為何產業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呢?
武漢服飾時尚聯合會會長毛立輝認為,漢派服裝企業過于急功近利。毛立輝說,上世紀90年代初,漢派服裝企業幾乎就是在撿錢,由于市場需求量大,當時服裝企業幾乎沒有設計,拷貝一些流行的款式,通過管理和營銷就能賺到大錢;因為掙錢太容易,漢派服裝在市場“鮮貨”不斷涌現的情況下,仍停留在“拷版”、“抄樣”階段,在中部長居市場榜首的漢派服裝,市場份額很快被海派、京派、粵派、浙派稀釋。
振興漢派服裝,武漢市幾屆政府都有過大動作,從主辦服裝博覽會到以市場建設為突破口,為何成效不顯著呢?
業內人士歸結于其缺乏整合能力。
武漢地處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整合能力強否是產業發展成敗關鍵。
湖北服裝產業涵蓋了黃石的正裝、鄂州的休閑裝、潛江的襯衣、武漢的女裝等多個系列。武漢服裝由于大多是家庭作坊式企業,缺乏包容性、大氣魄,縱使有地市服裝企業研發、銷售機構遷至武漢,也沒有得到同行的悅納,這是其難以規模化的關鍵。
有觀點認為,政府在產業發展上,精力放在了做大服裝產業的蛋糕上,沒有研究如何分享服裝產業的利益,是其難成氣候的根本點。有關人士認為,武漢服裝產業的發展,政府出面制定整合規劃,給予相關的政策支持,這比真金白銀的投入要有成效。
去年3月份,北京舉行亞洲最大規模的服飾博覽會,8家武漢服裝企業組團上演驚艷“漢秀”,就是鮮明的例證。
與此同時,武漢服裝商會副會長王建平認為:打造漢派服裝也需要財政支持,但3年6000萬元對行業來說還是不夠,“為了發展品牌,漢派服裝企業近年在研發、推廣等方面的投入都非常大,一年2000萬元的扶持資金對行業遠遠不夠。”
“我們開一個冬季訂貨會的投入就是200多萬元,包括人員、研發、招待;漢派服裝企業參加此前的北京服裝博覽會的費用就要幾百萬元。”王建平表示,企業發展品牌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整體經濟不景氣,企業自身的投入又有限,漢派服裝整體的發展很艱難,“要有大量的資金涌進來,行業才能做起來,杭州政府在發展服裝產業時,光是補貼貸款的投入就是幾十億元。”
福田服飾負責人梁喜印在了解政府的振興計劃之后也表示,“期待這個規劃能真正落到實處。”
而對于計劃中提到的建設武漢服裝時尚創意產業園,已有企業表態支持。合榮服飾的負責人稱未來想要入駐產業園,“未來政府應該為行業搭建平臺、做活動推廣,利于我們參展、交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