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北改:118個批發市場背后的城市命題
對于四川綿陽市的個體戶王芳來說,現在批發服裝再不用半夜從綿陽趕路到成都市內的荷花池批發市場了。在成都城郊新都區的國際商貿城里,她可以隨時到福建老板那里去提貨。
荷花池,這個位于成都市一環路附近火車北站區域,在全國乃至東南亞都有影響的批發市場,實際上已經在2013年2月關閉,原有的6000余戶商家則陸續搬遷到了國際商貿城。
“這是我們去年關閉的23個傳統批發市場中的一個,也是整個荷花池市場群中的一部分。”成都市商務局規劃建設處處長李光介紹說,按照成都“北改”的規劃,涉及的專業批發市場就有118個。
“北改”——這個涉及成都北部片區211平方公里,涉及人口150萬的大型工程,從2012年初啟動迄今剛滿兩年。按照規劃,整個“北改”將投資3300億元,用五年時間將這里打造為產業現代化、形態國際化、環境生態化、凸顯鮮明成都文化特色的新北城。
“從‘北改’的戰略意圖來看,成都力圖實現的國際化戰略,已經不再是局限于一個區域的‘專利’,成都謀求的是實現整個城市的國際化。而‘北改’的關鍵效應在于,它將完善整個城市成長命脈的交通鏈、產業鏈、配套鏈與生活鏈。”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居住區規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陶滔表示,“這將直接強化大城北的區域競爭力,進而影響到整個成都的城市綜合競爭力。”
民間推手
長期以來,以成都火車站、荷花池批發市場以及眾多茶葉、家電、中藥材等專業批發市場組成的成都城北,被成都人視為交通、治安、環境等均較為混亂的區域。
2011年11月初,一個取名“江天一色”的網友在成都市政府門戶網站“市民話題”欄目內發了一篇大力改善成都城北交通現狀的帖子。該網友對城北地區交通發展緩慢滯后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就如何破解城北交通落后的困局、消除城北地區交通短板提出了相關建議。這封網絡建議書在網上迅速發酵蔓延,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熱議和討論,甚至出現一首改編的“北改之歌”。
網絡熱議迅速被相關政府部門整理成文,呈送到成都市委、市政府,并引起新任成都市委書記黃新初的關注。“所以說‘北改’的思路來自民間。”成都市北改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提出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但城北儼然成為城市的一塊“黑斑”,成為城市發展最大的問題,更是造成了城區內的二元結構。
“路網建設滯后,交通擁堵嚴重,生活環境太差。”該負責人介紹說,尤其是118家各類專業批發市場占到城區批發市場的80%,其“現金、現貨、現場”的低端交易模式、復雜的市場產權格局、各個區域各自為政的管理現狀,都對“北改”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由此,2011年12月中旬,成都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作出了“北改”決策。在這次會議上,成都提出大力實施“五大興市戰略”,“北改”作為“立城優城”戰略的重要工程,以及建設開放型區域中心和國際化城市的重要載體位列其中。
按照規劃,此次“北改”由成都市統一協調,涉及到金牛、新都、成華三個區,并在2012年2月份正式啟動。由此,一場由民間推手通過網絡問政的“建言”,最終上升為一座城市的發展戰略。
產業推動
其實,早在金牛區關閉其區屬荷花池市場之前,作為四川省確定的50個重大建設項目中唯一一個商貿流通項目——成都國際商貿城已經建設完成了中藥材市場和小商品市場,這兩個市場也是從火車北站附近的專業市場承接而來。
“我們目前的商戶有2.6萬戶,涉及到服裝批發、日用品、縫紉設備、中藥材、箱包五金五個市場,其中大部分都是承接了荷花池及其周邊的專業市場商戶。”該商貿城負責人楊總介紹說,這個總投資145億元的項目,總建筑面積500萬平方米,其中市場群就有360萬平方米,可以容納6萬個商鋪。
作為產業承接地的新都區,不僅承接了荷花池市場,還建設了包括海峽茶城、海寧皮革城、西部電子交易中心、西部物流港等多個項目,總計達23個。
按照2013年成都市政府公布的《“北改”片區產業布局規劃》和《“北改”片區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了“北改”產業空間布局的“三原則”:即“繞城高速以內不再新建批發市場;繞城高速以內不再保留現貨批發市場、物流作業區及制造業,逐步實施外遷;在總體規劃明確的產業功能區內優先發展主導產業,重點建設服務業集聚區,打造產業城北”。
由此,成都市確認了5個產業承接區,包括:北部新城現代商貿綜合功能區、青白江商品市場集中發展區、雙流商品市場集中發展區、龍泉商品市場發展區、彭州濛陽商品市場后備發展區。不僅如此,成都周邊的德陽市、資陽市等也紛紛根據產業定位,對成都即將搬遷的專業市場伸出橄欖枝,試圖分得一塊蛋糕。
“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們發現,由于產權的復雜性、市場的主動性等因素影響,我們原考慮對繞城高速內140個批發市場全部外遷的計劃,也做出了一些調整。”李光處長舉例說,比如金府燈具城、宏正商業廣場等完成了現貨批發市場向展貿型商場的轉型發展,有的則直接升級為電子商務的交易模式。就此,成都最終將140個市場的全部外遷調整為“關閉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轉型一批”。
對此,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城鎮化首席研究員易鵬認為,市場留在城市里是因為物流更發達、或是有本地的消費者。政府更多的是做好管理和引導。“這一點來看,成都尊重市場、尊重產業發展是值得肯定的。”易鵬表示。
城市未來
實際上,對于需要拆遷市場的區縣來說,有些市場的拆遷不得不忍痛割愛。因為荷花池商圈的年消費總額占到全成都的20%以上,這里更是誕生富翁的搖籃。
這一如北京動物園批發市場,一方面顯現著城市的商業活力,但另一方面在物流、環境等方面對城市的發展造成了重壓。由此,北京動物園批發市場也不得不選擇外遷。
“比如駟馬橋的水果批發市場,就是我們必須關閉的,因為這里根本無法實現轉型或者升級,臟亂差嚴重影響了居民生活和城市形象。”成都市成華區一位官員表示,該區去年在駟馬橋片區就調遷出8個專業市場,共將騰出土地833畝,“我們正在加快城市設計和招商引資,部分地塊已經實現上市,加快打造集現代商貿、現代服務、新興房地產于一體的駟馬橋休閑商務極核。”
在這一方面,金牛區則已經嘗到了甜頭。在調遷了專業市場之后,實現“騰籠換鳥”,引入萬達廣場、凱德廣場、遠東百貨等大型商業綜合體并已相繼開業。
記者注意到,“北改”早已成為各路開發商關注的焦點。如今,城北已布局了中國鐵建、保利、萬達、萬科、招商地產等國內一線房企開發的地產項目,其他開發商仍在繼續集體涌入城北。
“現在很多大城市都在外遷傳統批發市場,但外遷必須考慮兩個因素,第一是搬遷出去的市場經營是否可持續,第二是搬遷后的土地要做好規劃,要讓市場發揮主導作用。”易鵬分析說,單靠房地產模式盤活搬遷的土地尚不足以支撐區域的可持續發展,還需要引入新的產業,才能夠保證原地區經濟的活力。
就此,金牛區在關閉了部分市場后,就先后引入了四川地理信息科技產業園、全球首座軌道交通產業園、生物醫藥基地等項目。據市商務局統計,目前“北改”項目招商引資簽約資金980億元,實際到位資金250億元,從而全面推進北部區域城市空間、產業、生態、管理、城鄉形態轉型升級。
在四川省社科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王小琪看來,“北改”與“天府新區”形成南北呼應,相互配合,通過投資聚集,成為增強成都對于成渝經濟區引擎帶動的一個新的戰略抓手。“作為落實成渝雙核共興的龍頭項目之一,‘北改’是成都強化區域發展和城市綜合競爭優勢的一個重大布局,將為成都實現‘財富之城、成功之都’的城市定位增添強大砝碼。”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