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傳統百貨打起移動電商戰
中商“吃螃蟹”
推手機“微店”
7月25日,每一位走進中商廣場的顧客,都會看到一群身穿紅色T恤的工作人員,衣服背后印有大大的“微店”二字。當天,中商廣場在店內啟動該商場“微店”的宣傳,大張旗鼓向顧客推薦這種移動營銷的新工具——只需登錄“微店”關注,即可獲得10元電子優惠券,用于店內消費。
記者了解到,作為本土傳統百貨的又一個“吃螃蟹”者,中商廣場推出的手機“微店”,讓顧客不用局限于時間和空間,只要打開手機就能獲知實時商品及促銷海報信息。
對于開啟“微店”的初衷,中商廣場相關負責人坦陳,主要看中其能提供與消費者實時互動的平臺。記者注意到,由于目前處在試運行階段,該商場的“微店”并沒有下單購買功能,不過可以將商品通過微信、微博、郵件進行分享,而商品品類則以化妝品為主,其他品類將陸續上線。
上述負責人表示,“微店”營銷渠道的加入,是該商場在全渠道營銷的大邁步,對實體店的經營方式進行延伸。除中商廣場,記者在“微店”平臺查詢發現,本土百貨中已有“微店”試水者,包括中心百貨、魯巷廣場購物中心等,不過目前停留在促銷和商場推介上,沒有上馬商品模塊。
本土百貨全部開通微信公眾號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7月21日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6.32億,其中手機網民達5.27億,手機網民人數首超PC。隨著電子商務從PC端向移動端的轉移,將商場“裝進”手機,已經成為傳統百貨營銷的又一著力點,實現線上線下的營銷融合。
市民周女士是不少商場的VIP顧客,每天她都可以從各大商場的微信和微博平臺上,獲知最新的商場資訊和促銷活動。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武漢本土百貨已全部開通微信公眾號,加上之前的微博平臺,構成各商場最基礎的線上營銷渠道。同時,武商集團旗下的武商網、世貿廣場,中百集團旗下的掌上中百、中心百貨等APP的上線,則是本土實體百貨加速O2O(線上到線下)布局的表現。
昨日,武漢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吳先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微店”、微信、微博乃至APP的平臺布局,都是本土百貨面對電商挑戰的應對之策。在他看來,全渠道營銷的引入,是本土百貨業“兩個拳頭出擊”的體現。不過,他認為本土百貨在O2O過程中,應找到最佳的延伸平臺作為主攻方向,找準資源配置的重心,“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最終目的都要落到吸引顧客到店消費上來”。
超市大力引入支付寶錢包付款
不用掏出錢包,就能在超市購物買單。這種智能購物方式,在目前的武漢已經成為現實。從7月18日開始,作為本土超市的代表,中百集團旗下的中百倉儲和中百超市全面啟動支付寶錢包付款方式。
昨日,在中百倉儲黃浦路店,市民王先生在收銀臺熟練地拿出手機,打開支付寶賬號中的“付款碼”讓收銀員掃碼,一秒鐘就完成付款,購物金額直接從其支付寶賬戶支付。“以前買東西要用現金或者購物卡,現在用手機支付,錢包都不用掏出來。”王先生說。
記者在超市看到,賣場內貼滿了“錢包價9折”的促銷活動,鼓勵顧客使用支付寶錢包,單筆最高可優惠5元。
記者在收銀處觀察一個小時發現,使用支付寶錢包付款的顧客大多在20歲到40歲之間,一些年老的顧客基本上是用購物卡或現金付款。“我手機不能上網,只能用現金付錢。”65歲的楊婆婆告訴記者,雖然知道手機支付有優惠,但是自己不會使用智能手機。
中百倉儲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支付寶錢包的支付推廣,從7月18日持續到8月31日,“支付寶錢包支付,一方面是大勢所趨,滿足人們智能購物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加快收銀速度。”
■ 支付大戰
賣場實體資源成了“香餑餑”
線上互聯網企業向線下實體企業滲透已經不是新鮮事了。從去年開始,線下資源爭奪戰已經開始。
去年10月18日,深圳天虹商場首先引入微信支付,與當時剛剛上線的微信5.0進行全面接入,用戶任何時候只要打開微信選擇好商品,就能直接使用微信支付完成付款,不用重復輸銀行卡號等信息。購買成功后,用戶還可輕松轉贈給好友,實現“空中送禮”。
天虹商場與微信合作后的一個月,銀泰與支付寶錢包達成戰略合作,29家銀泰百貨、銀泰城門店為消費者提供手機“當面付”服務,消費者在收銀臺付款時,可以打開手機上的“支付寶錢包”,選擇“當面付”,可以掃碼支付或聲波支付,以代替現金或銀行卡。雙方還在系統、會員等方面深入合作。
緊接著便是今年2月,微信又談下了王府井百貨的支付合作項目。
而僅僅過了不到一個月,支付寶又開始將目標鎖定在了除了商場之外的超市便利店上。今年三月,華南地區的450家7-11便利店全面支持支付寶支付。而并入騰訊系統的京東也隨后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宣布向全國上萬家超市進行導流,逐步實現京東網上下單購買,身邊超市上門送貨的服務。
支付寶和微信兩大陣營關于線下實體資源的爭奪,可謂是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