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資本市場力挺 百度“造車新物種”來了
醞釀將近一個月后,百度造車終于靴子落地。
1月11日消息,百度宣布正式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制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新組建的百度汽車公司將面向乘用車市場,著眼于智能汽車的設計研發、生產制造、銷售服務全產業鏈。消息公布后,百度盤前股價上漲超4%。
需要注意的是,吉利控股集團將出資成為新公司的戰略合作伙伴。未來雙方將基于吉利最新研發的浩瀚SEA智能進化體驗架構,在智能汽車制造相關領域展開緊密合作。
對于雙方具體的出資比例,百度并未給出進一步信息,只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對新公司“擁有絕對控股權”。同時,新公司將獨立于母公司體系保持自主運營,這意味著其未來將不排除進行獨立融資。
“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電動汽車消費者對下一代汽車智能性的要求將更為提高。在電動汽車生產計劃下,我們認為百度與吉利之間將會產生更強的協同效應。”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團隊就此表示,由于對智能電動汽車未來發展的積極看法,其將上調對百度公司的盈利預測及目標價。
百度吉利強協同效應
早在去年12月,百度造車消息便已開始發酵。
2020年12月15日,有消息稱,百度正在考慮生產屬于自己的電動汽車,或將組建一家持有多數股權的合資公司,消息稱百度已與包括浙江吉利、廣州汽車集團和中國一汽在內的汽車制造商就可能的合資項目進行了初步談判,但未達成任何協議。
彼時,有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判斷稱,百度的關注點將停留在新車的軟件層面,“技術入股的可能性比較大。”
不過從11日的造車消息來看,百度絕非僅僅是“技術入股”,而是實打實的真金投入,并占據主導地位。據介紹,有別于其他互聯網巨頭與車企的合作方式,百度將擁有新公司多數股權和絕對投票權。
這不僅體現出百度對造車事業最大的信心與真正投入的決心,同時也體現出百度希望更深層參與造車的意愿。事實上,此前已有包括華為與長安、上汽與阿里等的合作組合,不過在這些合作中,科技企業均未成為主導方。
例如,上汽集團、浦東新區、阿里巴巴集團聯手打造的汽車項目中,上汽股權占比54%,浦東投資占18%,阿里占18%,其他占10%。華為、長安與寧德時代則未披露三方在新智能汽車品牌中的持股比例,不過結合華為在2020年已明確決定“不造車”的表態,在新汽車品牌中,華為很難成為控股方。
這意味著在智能汽車項目中,直接面向消費者同時股權占比更大的整車廠商更具話語權,科技企業則往往容易停留在技術供應商的角色。百度、吉利雙擊鍵下的事件中,至少透露了兩個層面的信號:
一方面,百度通過實際行動宣告了造車的決心與信心,另一方面,百度也找到吉利控股作為戰略合作伙伴。資料顯示,吉利控股集團是一家創業35年的全球型、開放型企業,旗下吉利汽車是中國頂級自主品牌車企,連續四年蟬聯中國品牌乘用車冠軍,2020年末全球汽車銷量累計突破千萬。
此前,百度與吉利控股在汽車、出行領域已建立起了深厚的合作關系。2019年7月的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與吉利宣布,雙方將就智能網聯、智能駕駛、智能家居、電子商務等AI技術在汽車、出行領域應用展開全面戰略合作。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目前百度智能汽車公司的戰略合作伙伴為吉利汽車,但百度方面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排除與其他車企的合作機會。這也意味著,百度與吉利的此次合作很可能只是兩強聯手“打個樣”,未來模式跑通后“戰隊”可能將愈發豐富。
“智能汽車是汽車行業發展的趨勢,百度率先布局很有戰略眼光,而吉利在汽車領域深耕多年,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一位投資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評論道,“百度在智能駕駛領域的優勢疊加吉利傳統車企的技術,二者有望實現強強聯合的效果。”
資本市場力挺
盡管今日之前一切尚未落定,但資本市場已經率先有所動作。
在剛剛傳出造車一事后,12月16日早間,百度股價上漲13.83%至185.5美元。此后其股價一路走高,至1月8日再度傳出與吉利合作造車后,百度當日股價暴漲15.57%至240.25美元,創2018年8月以來新高,市值也飆升至819.4億美元。
不僅是股價與市值在造車傳聞中節節攀升,機構也開始持續看好百度。12月11日,“女版巴菲特”凱瑟琳·伍德操盤的ARK基金開始建倉百度,并連續兩日加倉至50萬股。隨后在百度造車的幾次傳聞中,ARK基金均大手筆加倉,至12月30日,ARK基金再度出手4053萬美元,加倉百度18.46萬股。
事實上,在2020年智能電動汽車大漲的背景下,包括瑞銀、高盛、巴克萊等研報機構都修正了百度的估值模型。據統計,從2020年11月中旬以來,對百度Apollo單獨給出估值的投行從1家增加到了11家。
瑞銀在最新一份研報中,將百度的各項業務拆分為三張牌進行重新估值。其中,在引領行業的前沿業務自動駕駛Apollo方面,瑞銀給出100億美元的估值。美國投行Loop Capital更是給出百度Apollo高達150億美元的估值,標志著資本市場對百度探索自動駕駛的興趣。
而本次百度新成立的智能汽車公司,并不影響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的存在,而是共同構成百度在交通方面的戰略布局,雙方是深度合作的關系。百度方面稱,未來會將人工智能、Apollo自動駕駛、小度車載、百度地圖等核心技術全面賦能汽車公司。
資料顯示,百度從2013年開始布局自動駕駛,2017年推出了全球首個自動駕駛開放平臺Apollo。目前百度Apollo已經形成了自動駕駛、智能交通、智能車聯三大開放平臺,擁有全球生態合作伙伴210家。
“汽車產品形態的變化,能夠讓科技屬性更加強化,科技公司的余地更大,能夠想象的利潤空間也更大,”有汽車業內觀察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百度切入整車行業,能夠將自己在自動駕駛、車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實力展現出來,在技術方向及實力上做出嘗試和表率。”
造車新物種誕生
資本對百度造車的追捧并不意外。
2020年,無論是特斯拉,還是以蔚來、小鵬、理想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均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2021年開年短短一周內,特斯拉繼續延續漲勢,至1月8日收盤報880.02美元,連續11天大漲之后市值已達8341億美元。蔚來、理想和小鵬汽車上周漲幅亦分別達到20.89%、18.97%和6.12%。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特斯拉及造車新勢力之外,蘋果近來也開始頻頻染指這一領域。
2020年12月下旬,有報道稱蘋果公司最近向部分汽車零部件廠商提出備貨要求,并將于2024年推出新智能汽車。在傳出造車消息后,蘋果股價也有所上揚,至12月31日蘋果股價報收132.69美元,相較12月21日125.23美元的開盤價增長5.96%。
1月11日,消息人士進一步透露,現代汽車和蘋果公司計劃在今年3月份簽署一項關于電動化的自動駕駛汽車的合作協議,并有望最早于2024年在美國開始生產,測試版則可能會在2022年發布。
為何曾經業內談之色變的“造車”,如今科技公司趨之若鶩?這與當前智能汽車的新浪潮相關。
在汽車智能化時代,一方面造車門檻顯著降低,這也是蔚來、理想、特斯拉等新勢力脫穎而出的原因,另一方面,芯片和軟件的重要性大大提升。因此,以百度為代表具備軟件技術能力的企業下場造車,成為資本市場最看好也最感興趣的故事。
不過,相較于特斯拉、蔚來、理想等上一批新勢力而言,百度造車的差異性體現在它的軟件實力與智能技術能力上,這也印證當前汽車行業的趨勢所向。
有業內人士指出,上一批造車新勢力打好了智能電動汽車的硬件基礎,但如何將硬件上產生的數據內化為汽車的自動駕駛能力,這是百度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從一定程度而言,有別于造車新勢力,百度造車可謂是“造車新物種”。
“比如業內號稱特斯拉有幾十億公里的測試數據,但這并沒有完全轉變為它的自動駕駛能力,”該人士表示,“百度積累多年的能力是一條整體的數據流水線,這個‘煉金術’的能力非常重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