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五角場商圈上半年零售額增量排市級商業中心中第一
“互聯網時代,傳統商圈必須進行自我調整。從商業載體、品牌結構、營銷手段等方面做出改變,適應今天的商業生態和顧客的消費習慣。”楊浦區商務委副主任經琪表示。
定期的品牌調整,成為商圈保持活力的重要原因。五角場商圈企業平均每年調整品牌和專柜超過100個,今年上半年,商圈主要商家共調整、引進品牌單店(柜)超過80個,其中百聯又一城調整品牌21個,萬達廣場城中城步行街完成品牌引進和調整8個,巴黎春天調整品牌17個,大西洋百貨調整專柜25個。另外,商圈主要企業都有各自的品牌調整機制,比如萬達有末位淘汰機制,每年淘汰銷售額排名末10位的商家。
五角場商圈鼓勵企業提升品牌檔次,吸引國際知名品牌入駐,經琪指出:“要做到有選擇的引進,因為品牌也有個適應水土的問題,有些品牌在別的商區被萬人追捧,到了五角場卻不一定有人氣;有些則恰恰相反。”
商圈的營銷能力,對經營業績也有直接影響。今年以來,楊浦區商委會同五角場綜管辦、區商聯會及重點企業策劃主題活動,做到“月月有節慶,周周有主題,天天有活動”,挖掘和探索營銷新亮點。比如元旦期間推出“上海商業迎新年,歡樂消費跨零點”等跨年營銷活動,春節期間推出“喜慶消費迎新春,惠民酬賓嘉年華”等營銷活動。
據統計,元旦兩天累計實現銷售1.34億元,同比上升14.6%,春節七天,實現銷售2.54億元,同比增長7.72%。觀察近兩年中心城區新亮相的商場,它們與傳統商場有許多不同,尤其是對體驗和休閑空間的營造。
當網絡購物成為首選,實體商場作為購物場所的功能逐漸弱化,商場要重新贏得客流,必須提供人們在網上無法獲得的東西。去年夏至音樂日,五角場商圈邀請6支中外樂隊進行現場表演,帶動了商家舉辦的促銷活動,僅百聯又一城一家,兩天活動的銷售額就比上年同期增長19%。
“把電子商務的出現視作對傳統商業的沖擊,可能比較片面。事實上,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越來越趨向于‘線上線下’結合。外出就餐,先上網找到目標餐廳,再去線下餐廳就餐;買東西先去實體店看實物再回網絡下單。很難說由此產生的營業額歸功于線下還是線上。”經琪認為,線上線下的商家可以發揮各自特長去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五角場商圈還嘗試加強與消費者的線上互動,比如在商圈推廣WIFI全覆蓋,開發“時尚五角場”APP并不斷完善、升級應用版本。
此外,新的商業載體正陸續進入五角場商圈,2015年,商圈商業面積將從2013年的48.2萬平方米擴展到60萬平方米以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