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前十月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8.4%
入秋之后本市消費市場依舊保持火熱景象。日前記者從市商務委獲悉,今年1至10月本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7389.1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比一至三季度提高0.2個百分點。
統計數據顯示,10月本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815.6億元,同比增長10.1%,增速與9月份持平。綜合1至10月本市數據,前10月本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7389.1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比前3季度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吃、穿、用、燒類商品同比分別增長3.7%、1.2%、11.6%和2.9%。
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6787.7億元,增長9.3%,餐飲收入601.4億元,下降0.6%。10月份,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815.6億元,比上年同月增長10.1%。
10月份,本市限額以上批發企業實現商品銷售額4200.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增速比9月份回落2.5個百分點;實現商品購進額3801.6億元,同比下降4.6%。
從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的銷售情況看,通訊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中西藥品類商品增速較高,分別為76.8%、14.5%和11.7%;金銀珠寶類、電子出版物類和體育娛樂用品類等商品零售額銷量減少,分別下降9.7%、6.8%和1.7%。
相關鏈接:
多位零售行業的資深人士表示,消費的變化讓整個行業細分化,也使得不同業態出現分化,這是中國零售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面臨的一些選擇和競爭,而“多品牌、多業態”是目前國內零售行業發展的大趨勢。
郭增利認為,現在之所以多業態,也是為了化解風險,一種產品無法面對不同的市場,而且在前期的試水階段,各種零售業態會一起發展,通過市場的發展,會將重要產品作為主導,“雖然會堅持多業態,但會有主打產品。”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4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零售業繼續經受經濟增速放緩和成本上漲的雙重壓力,百強企業中百貨業態的銷售額整體增長9.6%,大型綜超和超市僅為8.7%,而便利店逆勢增長,主要代表企業的銷售額增長比率為18.2%,增幅在整個零售業中位居榜首。
近兩年,越來越多的零售企業開始涉足便利店業務。
近期,天虹商場在深圳地區嘗試性推出10~12家微喔便利店,明年將會大規模發展不低于100家的微喔便利店。
與家樂福一樣悄悄進入便利店領域的外資零售巨頭還有麥德龍。據悉,麥德龍在上海開了出類似便利店業態的“合麥家”。
“即使現在不是便利店發展的最佳時期,但比起前幾年市場環境成熟多了。”郭增利表示,各方面支撐的力度都在增強,比如開發商對社區商業的支撐力度在加大,便利店是社區商業中重要的元素。此外,城市的交通樞紐站點和寫字樓對便利店的需求也在增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