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2年的會城門百貨商場寒風中謝幕
商場內的貨架上已經空空蕩蕩,柜臺上還放著幾匹待售的布。
再也沒有擺滿幾塊錢一瓶擦臉油的貨架,再也沒有擺滿布匹和長尺的柜臺。上午9點多,離會城門商店開門還有半個多小時,店門前的卷簾門掀起了一半,幾位身穿藍色老工服的店員已經忙活起來:“您別急,10點準時開門。”面對門口逐漸聚集起來的幾個老顧客,店員不斷重復著這句話。
最后一天還挺熱鬧
關張和甩賣的消息,一個月前就已經發出。商場里的存貨已經不太多。將近半數的柜臺,基本上都空著,其他商品被湊到幾個柜臺里繼續出售。街坊胡大媽說:“真舍不得這個老商店啊。”來這里買東西的老人居多,大家都說附近只有這家商店的東西“對口”。像什么針頭線腦、扯幾尺布、買個“雙喜”的搪瓷盆,這里最方便了。“大商場化妝品柜臺上看著眼花,像我們老年人買個郁美凈、雪花膏,就得老商店!”胡大媽說。
然而“好貨”都甩得差不多了,讓大媽很失望,在店里轉了幾圈,看了擺上其他商品的布匹柜臺,看了空曠的貨架,大媽嘴里不停叨嘮著“怎么都沒了”,一步步走回店門口。“明天就下班了?”她向售貨員問。“我們徹底退休啦。”售貨員答道。
商店里頭,大多數的貨架都空了,布匹柜臺上還擺著幾卷布,空出來的地方堆著暖壺、塑料桶蓋這些不起眼的東西。可就連商店陳經理都說,今天來的顧客卻比平日時還多,“可能更多的人是想留個念想吧。”陳經理的話語中透著一點無奈。正如他所說,盡管東西不多,老主顧們還是想挑些什么,王先生在鞋墊堆里撿出幾副來,他告訴記者,天天從這柜臺前頭走,也不怎么了,今天就覺得特舍不得,用不用的上的東西,都多少想買點。跟王先生一樣,買自行車零件的、買五潔粉的,甚至買個高壓鍋把這樣不起眼的東西,所有老主顧都不是空著手出來的。
別看人們對這老商場感情深厚,記者采訪的時候,售貨員們還是要求,盡量不要拍照、不要寫他們的名字。用他們的話說:“畢竟是關張了,不是什么好事兒。”
一個月甩了多年存貨
一個月前,300多平方米的百貨店里人頭攢動,自行車配件、鞋類、針頭線腦、化妝品、布匹柜臺前,都站著不少人。這里面有不少商品,在市場上已不多見,除了針頭線腦,還有諸如北京橡膠五廠的雨鞋、小白熊牌衛生紙、環形毛衣針等相當“稀有”卻又經典的產品。結婚用的大喜字,這里也有出售。有的柜臺上還擺著算盤,一些售貨員至今習慣用它算賬,而不是使用計算器。
賣布匹的售貨員大姐,這一個月做了不知多少次“擴胸運動”,拿起米尺,雙臂展開,量出幾米布,這樣的動作重復了無數次。如今,她的柜臺上幾乎賣空了,一上午她都在旁邊柜臺上幫忙賣化妝品,與老鄰居們告別。回想起這甩貨的一個月,經理陳先生感嘆:“要是天天都能這么忙,我們何苦要關掉這老百貨店呢。”
商場的工資不高,這些年,商場一直靠著幾個四十歲左右的售貨員,和幾個退休之后返聘的老售貨員維持著,陳經理也曾想招聘有學歷的年輕人來這里工作,但是由于薪水和工作方式缺乏吸引力,屈指可數的年輕人來到這里,也根本留不住。
目前,會城門商場店面關閉后的用途,還沒有確定。
新聞內存:老百貨
百貨商店,在北京的交通不發達時期,曾經是各個地區的購物中心,正如其名,在這種國營的百貨商店,可以買到除了食品之外,生活中所需的各種商品。近年來,一些大的百貨商店,如西單商場、百貨大樓都成功轉型,而地區性的百貨商店大都因超市、小商鋪競爭,無法維系,紛紛關張。
這也導致有著傳統生活習慣的中老年人購物不便。目前,北京還在營業的老國營百貨商店,還有虎坊路、永安路、大方百貨等少數幾家。至今已經62年的會城門商場,由于臨近早年的西便門火車站、廣安門貨站,曾經是鐵路系統職工購物的主力場所。至今,店里一直出售的“勞動護膚霜”,便是受風吹日曬的鐵路維修工人們廣為使用的一款產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