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進入倒計時
注重整個區域協調發展
京津冀的協同發展喊了10多年。之前有京津冀都市圈規劃,然后有首都經濟圈規劃,目前則談的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這意味著過去的都市圈規劃,以及首都經濟圈規劃,或不再出現。
2004年2月12日,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召開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討會,最后達成加強區域合作的“廊坊共識”;2004年6月26日,環渤海合作機制會議在廊坊舉行,會議達成《環渤海區域合作框架協議》。不過,此后三地經濟合作沒有下文。
而關于首都經濟圈,國家的“十二五”規劃中提出,“推進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同時還提出“打造首都經濟圈”。
據公開報道,國家發改委在2011年就開始啟動首都經濟圈的規劃和編制工作,在2012年的區域規劃審批計劃當中,首都經濟圈的發展規劃更是位居首位,但是進展一直較慢。
此后有媒體在今年9月報道,原計劃今年6月份出臺的《首都經濟圈發展規劃》,有可能更名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
名稱的變化,更強調了京津冀三地實現協同發展的迫切要求,注重整個京津冀地區的協調發展。
據悉,原首都經濟圈圈定范圍只有北京,和天津的3個縣,以及河北的幾個城市,而制定中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是以北京和天津為雙核驅動,同時將河北全境包括在內。
有專家表示,這意味著未來在京津冀這樣一個大區域內,“冀”將作為獨立的一部分與北京、天津“平起平坐”。
首都經貿大學博導安樹偉指出,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要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開局良好,這意味著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即將獲批。
此前的9月4日,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組長張高麗在會上指出,要盡快完善協同發展規劃總體思路框架,為編制總體規劃奠定堅實基礎。
“現在的好處是,這個規劃是中央推動的,這和過去不一樣,可以做好三地的協調。并最后能落地。”安樹偉說。
京津冀功能定位待厘清
目前京津冀地區正在規劃多個單項規劃,涉及到交通、產業、生態等領域,其中交通領域的規劃已經初步編制完成。
不過,京津冀三地的功能仍有待厘清。
此前北京的功能被確定為政治、文化、科技和國際交往中心,原先的金融中心、商務中心的角色未提。目前北京的大紅門等服裝產業已經開始向河北、天津轉移,但是金融中心的角色是否需要向天津轉移,仍無結論。天津目前在做“十三五”規劃和城市規劃的修編,如無意外,可能要涉及該城市承接北京部分金融功能的問題。
而北京過去的全國交通中心功能,可能也需要部分轉到天津。比如通過保定、石家莊、承德與天津建設直達高鐵后,以后承德等地的居民到石家莊開會,不必再通過北京來轉。
北京的部分行政、教育等功能轉移到哪里仍待確認。即北京的副中心在哪,還待明確。有專家指出,京津冀協同規劃可能確定的京津冀的副中心是石家莊,但是北京的副中心,可能不會提。此前包括滄州、保定、秦皇島都傳出要做北京副都的消息。
中國社科院工業所專家金碚此前建議,緩解中央資源太過聚集導致的問題,可以實施中央機關、央企的遠程、可視、無紙化辦公,把進京跑步辦事變成離京辦事;同時實行財稅制度的分享改革。同時對三地政府的政績考核實現聯評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