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業遭遇“小年” 辛集皮革上演逆轉
辛集國際皮革城被視作辛集皮革業發展的晴雨表,1150家制衣生產企業中有800多家在這里設有行銷展示店面。“銷售額突破60億元,同比增長兩成還多。”近日,辛集國際皮革城副總經理田英申拿著剛出爐的年度財務報表,連連慨嘆:“先憂后喜,‘小年’走出‘小牛’行情,這一年過得可真驚心動魄。”
在田英申看來,去年10月是辛集皮革業企穩向上的時間拐點。
“去年夏天,我們去歐洲考察了一圈,發現國外市場依然愁云慘淡,這讓我們愈發沒有信心。生產商一旦經營慘淡,靠收取租金支撐的皮革城也將難以為繼。”如何應對發展“小年”?在綜合分析搜集到的各類信息后,一場擺脫困境的商戰悄然打響。
在傳統的冬季銷售旺季到來之前,生產商就做足了準備:在原有皮衣、尼克服基礎上開發出皮羽絨服、裘服、毛革一體服等產品;在產品款式上,由傳統款式向特色時尚轉變;在產品定位上,高中低檔一應俱全,力求滿足不同的消費群體。
辛集國際皮革城也在吸引客流上開動腦筋。“去年10月,我們與國內86家旅行社展開合作,充分發掘皮革城國家4A級旅游景區的潛力,全力發展休閑購物游。”于是,在各地旅行社的組織下,一輛輛滿載游客的大巴車將北京、天津、山東、江蘇等地的游客送往辛集,最多的一天,皮革城接待了200輛大巴車。
縣及縣以下市場,是皮革城著力開拓的又一重點。“我們曾連續15天對來自不同縣域的游客購物情況進行了調查。過去一些農村消費者來了就是買些手套、拖鞋之類的便宜貨,現在不同了,一輛大巴車45個人,最多的時候買走30多件貂皮大衣,這大概就是50萬元。”為此,皮革城和旅行社增加發車地點,將班車直接開到縣城,目前省內除張家口、秦皇島外,都實現了覆蓋。
一車車游客帶來的是滾滾財源。據統計,在皮革城全年總共320萬人次客流中,190萬人次是由各旅行社運送來的。
河北名花皮業有限公司是去年皮革城的銷售大戶,6家店面分別銷售皮具、箱包、裘皮皮衣。2月10日中午,名花裘皮皮衣店里人來人往,10多個導購員忙得不亦樂乎,連午飯都沒空吃。親自上陣幫助接待顧客的公司總經理李占生說:“‘小年’里有大收獲,全年銷量同比增加20%。”
“小年”不小,電商也功不可沒。
在皮革城四樓,4萬多平方米的電子商務創業基地,已經入駐皮革電商企業81家,他們正成為辛集皮革銷售的生力軍。
“我從去年4月開始做電商,現在有一個天貓店,一個淘寶店。平時一天一兩百單,最多的一天超過2000單。到今年1月底,累計銷售額240萬元。”200多萬的銷售額雖不算太多,但對于涉足電商領域時間不長的卓凡妮皮草有限公司銷售總監田亞凡來說,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今年我們還打算在阿里巴巴、京東開店,如果有可能,再拓展一下產品種類,只賣手套有點單一,不容易做大做強。”
辛集國際皮革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邢向遠介紹,2014年,皮革城內的電子商務創業基地整體實現交易額4億元。“皮革城正在建設的電子商務中心項目全部建成后,將吸引超過150家工廠、400家以上的電商及第三方服務企業入駐。”
皮革業是辛集市的傳統產業,也是四大支柱產業之一。目前,全市有各類皮革企業1356家,從業人員10萬多人,入統規模企業139家,年實現銷售收入210億元。
“皮革城今年還將擔負更重要的角色。”田英申透露,為充分發揮皮革城的龍頭帶動作用,他們正在建設100個標準化制衣工廠,吸引制衣企業進駐。“辛集目前有些制衣企業還建在農家院里,不利于打造品牌。我們建的標準化工廠,配套齊全,將形成聚集發展效應。目前首批30個已經交付使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